首页 钢琴教学正文

小男孩哭着弹钢琴视频 为什么练钢琴练到哭?

admin 钢琴教学 2023-05-21 08:04:12 0

本文目录

  1. 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
  2. 为什么练钢琴练到哭?
  3. 为什么我的孩子练琴不到两分钟就开始哭?
  4. 七岁孩子学小提琴每次练琴都哭怎么办?
  5. 七岁的小男孩特别爱哭,该怎么教育?

逼孩子从小弹钢琴,到底对不对?

作为一个从小被逼弹钢琴的孩子,我觉得这事我挺有发言权。

四岁半开始练琴,练了8年,钢琴7级。

我觉得孩子学琴就得逼

来说说我的经历

小男孩哭着弹钢琴视频 为什么练钢琴练到哭?

1.

我的钢琴是姑姑家姐姐的,当年姐姐不学了,爸爸就问我,要不要把钢琴拉过来,让我学琴。我大声的回应好!然后满脸期待,每天都催我爸赶紧把琴拉回家。

这应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吧,也就是一般大家口中说的“孩子感兴趣”

2.

催了一个月,我爸终于把琴拉回了家,当时我兴奋的不行。可真正开始学琴,我才知道,这事究竟有多无聊!

其实,想要练就任何专业技能,前期都需要大量重复性简单劳动,学琴就是如此。从音阶、琶音到《哈农》,再到《车尔尼》,每天的基本功练习实在是枯燥又无趣,很多时候,我说是练琴,其实更像“砸琴”,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爸妈规定的“遍数”。

只要弹完就万事大吉,一溜烟跑掉去玩。

3.

小时候的我特别调皮,练琴完全坐不住。作为女生,学琴之前从不挨打,学琴之后没少挨打。

还记得有个挺不靠谱的叔叔,当时跟我说,琴必须得练!要是不想练,就拿头往琴上砸,要是能砸坏,你就可以不用练了……

别说,练琴练得太烦的时候,我还真试过……后来发现,想把琴砸坏太难了,还是乖乖练琴吧

然后就这么苦苦坚持了8年,不论风吹日晒,不论刮风下雨,妈妈都会骑自行车带着我去老师家学琴。

冬天能练到出汗,夏天开着空调依然汗流浃背。每天练琴,妈妈都坐在旁边陪(ding)着我。暑假考级之前,更是每天保证至少4小时的练琴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因为转学,学校实在离家太远,学习又越来越忙,时间来不及,才不得不放弃。

现在的我,很感谢当年的父母。感谢他们逼我弹琴,练出“童子功”。现在我即使很久不练,也可以轻松弹些世界名曲。曾经练过的考级曲目,更是形成了机械记忆,信手拈来。

现在的我,也有点后悔。后悔当年没有继续坚持,没能一直练琴,考更高的级,练更多更难的曲子。

——————————————————————————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从一开始,遵循孩子的兴趣肯定没错。要确定他的喜好,确定他是真的想练琴。

但一旦开始学琴,就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

不管孩子最初喜不喜欢学琴这件事,后期真正需要练习大量基本功的时候,99.9%的孩子都不会喜欢。因为简单重复的枯燥劳动本身就是件反人性,反孩子天性的事!

孩子没有“自制力”,当孩子坚持不住的时候,就要靠家长逼,无可厚非,更无所谓对错。

如果仅仅因为孩子的一句“不喜欢”,就选择放弃,真的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让父母和孩子都后悔终生!

所以一旦确定了喜欢,选择了学琴,开始练琴,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就像没有当年郎朗爸的逼迫,哪有今天的郎朗呢!

为什么练钢琴练到哭?

答:钢琴练到哭,孩子曾经表现对钢琴的喜爱,但是吃不了这个的苦,接下来就要具体分析情况,。首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但还是多听听音乐会,多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让孩子在范围的熏陶下做,愿咱们自己的思想采取一些激励手段,每次练习自己做,还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什么我的孩子练琴不到两分钟就开始哭?

那就要检查一下,老师上课是否耐心教导,进度是否合适。家长在家是否悉心陪练还是态度强硬不顾及孩子感受。

最后如果孩子真的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到一碰就哭、就不愿意的地步,最好还是停一段时间,带她听听音乐会啥的,培养一下兴趣~

~我小时候,我妈陪我练琴的时候会给我打分,画笑脸,还有小奖品之类的弄的比较有意思~等大一点了,也就不需要有人督促了~~

七岁孩子学小提琴每次练琴都哭怎么办?

那就别练了,我小时候练手风琴也哭,后来不练了,那时候我三岁,还小,也不懂什么坚持不坚持,也不懂喜欢不喜欢。后来等我九岁了,我已经可以明确的知道,我很喜欢钢琴,从九岁开始学钢琴,到我现在二十二岁,我一直都坚持练习,自己找谱子来弹。再后来,我十八岁的时候,又自己选择了吉他,也是一直都在练习。放弃不等于结束,孩子长大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自然会坚持下去的。

七岁的小男孩特别爱哭,该怎么教育?

我们先来一起看几位家长的烦恼1、我的孩子(男)今年5岁了,上幼儿中班。整天在家时和家长对着干,说什么也不听,爱打人,爱哭,非常让家长心烦。在学校比较老实。我们打算等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把他送到封闭式学校,一星期接一次,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如果不好,能有什么方法教育他呢?2、我本来很喜欢小孩子的。可是自从遇见老板家小女孩,我就看见小孩就心烦。这哪像小女孩啊,调皮又捣蛋,一点都不听话,而且特别烦人。怎样让听话,实在太烦人了,恨不得一脚踹的她远远的,真的是讨厌啊。3、朋友跟我说的烦恼,说每天都在教训孩子,刚开始是教育,现在孩子都7岁了,是个女孩子.学习成绩很不好,回家就知道要糖果吃,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听,太生气的时候就会挨打,每次都给打的伤痕累累,但完全没有效果,还是依然我行我素,以前也采取教育的方式,现在是没有耐心了,想问一下是不是孩子的身体里缺少什么微量元素,身体长的也还可以.还有是不是性格的问题4、孩子调皮,不听话,怎么教育啊今年5岁,我都头大了!5、一位使父母头疼的男孩子,平时不听话,调皮、由于家长平时的溺爱,导致这名男孩现在到了18岁有点叛逆的心里,染上了一些恶习。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是想通过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能够改掉这些恶习。针对以上这些家长或者朋友的烦恼,我们来系统的一下,看看应该怎么样才算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或者说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1.孩子任性家长应该怎么办?专家会客厅:出场专家——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明上三年级了,上周末妈妈郑女士带他到商场给奶奶选生日礼物,谁知一路过玩具柜台小明就不挪步了,指着一款几百块钱的机器狗非让妈妈给他。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两个小的了,这回就不了,要赶快去给奶奶东西。小明不肯,妈妈又许诺说下回小明过生日时把这款机器狗送给他做生日礼物,谁知小明还是不为所动,干脆一坐到地上。郑女士一生气掐着小明的胳膊想把他拉起来,而小明使劲挣脱开便开始躺在地上打滚儿。许多逛商场的人围过来看,郑女士尴尬极了,只好赶快掏钱下机器狗带着小明“逃离”众人的视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都有过与郑女士类似的遭遇,而小明也有不少和自己一样的同伴。关教授说,任性孩子的表现是对家长的正确劝告故意不听,稍不如意就犯拧,拧劲一起来,家长怎么说也不行。任性的孩子总爱拿“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为手段要挟家长,一旦他们通过这一番折腾最终“如愿以偿”,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任性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如果干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任何约束,性格就会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就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越发不冷静、爱发脾气。任性原因有多种: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任性形成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管家长说得对不对,一概不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的意愿、想法,只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想出各种方式让孩子就范,这种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也是形成任性的原因;另有一类家长经常当着别人面数落孩子,爱用讽刺、挖苦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虽然是为孩子好、哪怕家长说得再对,也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为了面子,为了和家长对抗,故意任性犯拧。纠正任性招不少防止和纠正任性的方法有很多,关教授给家长介绍了几种方法,您不妨试一试。▲提前打好预防针孩子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当预计孩子可能因某种情况任性时,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比如带孩子到商场之前,要估计到孩子会要求玩具,一旦得不到满足八成会耍赖。家长在从家里出发前就要和孩子讲好条件,看到喜欢的玩具只许看一会儿,不能,不听话就不带他去商场了。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可以表扬鼓励他,甚至可以给他个小礼物以示对“不任性”的奖励。▲遇到犯拧不能软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家长怕孩子哭,孩子就哭;家长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偏偏要满地打滚。就比如上文提到的郑女士,因儿子哭闹打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她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满足小明的要求下机器狗。“得逞”了的小明会因此认为,妈妈怕他在人多的时候耍赖,下回他还用这一招。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让孩子多与人交往目前,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这种性格后,在外面和小朋友、同学相处困难,一不顺心,回家更要耍脾气,恶性循环。因此,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没道理要求别人事事顺着自己,对别人任性耍脾气的结果可能就是“没人理了”。孩子慢慢会因此意识到任性的坏处,并且在和同龄人交往中改变任性的坏毛病。2.家长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以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达不到应有效果。针对上述情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10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家长不妨一读:一、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力口以训斥。二、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固为早上发生钓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三、训斥时,全家人要意见统一。态度一致。同样是撒野、淘气,可是家里的人有的训斥,有的放任不管,有的甚至批评不该训斥孩子;这样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但是,在训斥孩子时如果大家七嘴八舌一块训,那效果也不好。要由一个人做代表,其他的人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四、先表扬后训斥。不要一上来就不分清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可以先表扬一下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批评做错的地方。五、管教孩子不能例外。同样是孩子淘气,由于客人在场,或者是身体劳累,事,情大忙等原因,时而训斥,时而不管,那是管教不好孩子的。不要例外,始终如一的训斥方法是很重要的。六、训斥时不要感情冲动。看到孩子淘气,十分恼火,大发雷霆,不知训斥是为了什么,这种感情冲动地训斥孩子是不可取的。不要忘记,训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孩子知错改错。训斥和发火是两码事。七、不要动手打,要用语言训斥。为了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有时在训斥时,揍孩子的和打手心也是需要的。但是,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不要再打孩子,而要用语言训斥。特别是倘若打得频繁,孩子就难以充分理解被训斥的原因,容易造成抗拒心理。训斥时应耐心地指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错误有多严重。八、不要无休止地训斥。训斥孩子要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如果训斥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孩子就搞不清楚为什么遭到训斥。九、不要在饭前训斥。在饭前和吃饭时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十、要以强烈的疼爱之情来训斥,不要抱着怨恨情绪来训斥孩子。只要经常以疼爱心情和诚意同孩子接触,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训斥就会收到好的效果,给孩子的人格以好的影响。即使训过了头,也会取得孩子的谅解。3.尊重、平等、信赖让孩子快乐接受教育近日,石家庄42中召开了模范家长表彰暨家庭教育研讨会,多名家长参加,名模范家长被表彰。记者了解到,评选模范家长的规则多达几十条,其中一项为“教育成果”----也就是他们的孩子。评价“教育成果”时,孩子的身心健康、进取精神、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决定了父母的“得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因此,有的模范家长的孩子并非成绩最优秀,但他们人格健全、健康快乐,而且每天都有进步。因此,这些让孩子开心学习、生活的父母都是“家教高手”。表彰会后,记者采访了部分模范家长,请他们和其他家长分享教育孩子的感受和快乐。何燕的女儿郭欣茹今年上高一。初中三年,郭欣茹一直是班长、校三好学生,初三被评为级优秀学生干部。升入高中后,担任卫生委员兼副班长。今年初,郭欣茹参加了年AFS文化交流学生选拔,该项目在全国选拔名学生,她被选为赴阿根廷文化交流的学生。不过,让妈妈何燕欣慰的不仅仅是女儿取得的成绩,女儿的健康、快乐、自信、自律让她深信对女儿的教导是对的。▲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面临许多选择,是父母一锤定音还是让孩子充分表达看法?何燕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有的人格,有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刚从外地迁到石家庄时,女儿刚好该上初中。在选择上哪所学校上一家人举棋不定。女儿自己拿主意并陈述了理由,她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反对;中考结束后再次面临报考哪所学校的选择,这次仍是女儿自己做出选择。两次选择,女儿都有充分理由。这以后,何燕发现女儿自信心越来越足了,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她自主的健康意识更强了。当然,由孩子选择也要讲究“度”,超过一定尺度就会变成放任。▲和孩子平等相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何燕一直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和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生活环境。她告诉记者,有一次石家庄连续阴天,一到家她就唠叨阴天不好。谁知女儿说“阴天只不过光线暗点,你们大人的脸要是阴起来,整条联盟路都是黑的。”女儿的机灵、幽默让何燕开心,这句话更让她回味许久,“家庭的一滴雨点,在孩子心里就是一大块乌云”。何燕认同这样的观点,孩子把父母当成佣人或是顶头上司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去交流,才能赢得信任,孩子有什么心思、委屈、困惑才能毫无保留告诉你。因此,家里有什么事,她都会请女儿出主意。在和女儿相处时,有时也会不耐烦、发脾气,但事后一定会及时向女儿道歉。▲让孩子学会自律该放手时就放手能锻炼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家里,何燕只给女儿提出原则,让女儿自己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女儿喜欢看电视。有时放学回家就说“今晚有好电视,我想看。”她不会马上拒绝,但会说,“可以啊,你自己安排时间,不要耽误写作业。”女儿很高兴,向何燕保证只看半个小时。半小时到了,她会注意女儿是不是关了电视去写作业。如果女儿想贪看,她就提醒说,“如果说话不算数以后就没人肯相信你了。”这时候,女儿会不好意思,觉得妈妈批评得对。何燕说,守时、守信的好习惯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从小要求女儿按时回家,到现在女儿也能做到,即便不能马上回来,她也会给家里打免得父母挂念。4.父母应该善于和孩子谈心谈心,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和语言密切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也可以通过语言接受对方的经验和思想,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因此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和孩子谈心呢?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方法。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一、融洽关系,谈话的气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的亲情关系,是进行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础。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感情关系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二、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一位初一的女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校男生的非礼,这位女学生回家向她父母谈起这件事,她的父母不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理那些非礼的男生,而是启发她应如何对付这类事情,使她增强了是非能力,悟出了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她向老师反映了这件事情,使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学生,平时对自己的学习不够重视,期中考试成绩“甩尾”。家长会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急切地想知道家长会的情况。这位学生的母亲没有大声训斥孩子,她抓住这个敏感的时机,对孩子亲切地说:“家长会上我感到很难为情,也证明我平时对你关心太少了。只希望你找出失败的原因,期末考试为我争一口气。”孩子是尊敬妈妈的,他向母亲坦诚地汇报了自己懒惰、贪玩的行为,表示今后一定要赶上去。后来,他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孩子关心某一个问题的时机谈心,孩子容易听得进。三、有的放矢,主题明确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例如事件,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孩子的生理方面的问题等,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四、态度亲切,消除谈话的戒心要表现出对子女的爱心,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避免使孩子处于防御戒备心态。“我们来谈谈吧”,这样会使孩子想:“又来给我上课了。”或者说:“你真是个糊涂虫”,“看我怎么来教育你。”这样,孩子只能层层设防了。如果对立情绪较大,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暂时延缓谈话,或者“曲线交谈”,从另外的事入手。如果孩子有事需要谈,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能说:“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样就会失去机会,关闭谈话的大门,孩子觉得没有受到尊重,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五、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通常的方法有:直叙法。孩子直接向父母谈论一个问题,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说一条成语,引用一个事例,谈几句诗词,或谈电影、小说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在谈话的人员问题上,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可以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单独谈,也可以三人一起谈,还可以请孩子信任的亲戚谈。六、语言精炼,把握谈话的时间孩子都反对罗嗦,最忌没完没了的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适可而止。谈话是可经常进行的,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另外,在谈话时,不妨语言幽默一些。一位哲人说过:“含笑谈真理,又有何妨呢。”幽默给人以轻松,使孩子愿意快乐的交谈。正襟危坐,叫人望而生畏,实际上是“拒人以千里之外”了。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家长应该主动地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内心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或“我知道了”。5.和孩子说话的五大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语气肯定、直接了当。切忌语气委婉、目的不明。棠棠5岁,很爱画画。妈妈还在幼儿园里给棠棠报了钢琴班,所以每周一、三、五都有钢琴老师来带他去上30分钟的钢琴课。一次,江老师来领棠棠的时候,赶上棠棠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江老师对他说:“棠棠,你能把你的画收起来吗?老师在等你上钢琴课呢!”棠棠头也不抬地说:“不,我还没画完画。”另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了棠棠的回答后,说道:“棠棠,把画收起来,钢琴课的时间到了。”棠棠听后,乖乖地把没画完的画收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跟江老师去上课了。显然,使用不同的语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疑问句会给儿童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儿童通常会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比如,对于“能不能把画收起来”的问题,棠棠选择回答“不”。与疑问句相比,陈述句则不给儿童选择的余地,并能让儿童明白他们需要履行的责任,如“把画收起来”。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说话之前,应该明确自己是要询问还是要求。如果是要求儿童做某件事,最好使用陈述句,如果是询问儿童是否愿意做某件事,才用疑问句。运用成人间的婉转迂回的方式与儿童交流是不妥的。

小男孩哭着弹钢琴视频 为什么练钢琴练到哭?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