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教学正文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曲式分析,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admin 钢琴教学 2023-05-19 17:04:51 0

本文目录

  1. 莫扎特奏鸣曲K311第三乐章曲式结构(为了背谱方便)?
  2. c大调回旋曲曲式分析?
  3.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4. 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黎明需要跨几度?
  5. 急求贝多芬《F大调六个变奏》op.34的曲式分析?

莫扎特奏鸣曲K311第三乐章曲式结构(为了背谱方便)?

莫扎特第九首钢琴奏鸣曲(K311)作于1778年,这首奏鸣曲据测是莫扎特在曼海姆逗留时写下的一部社会生活的缩影。

这首作品和K309被称为是“曼海姆奏鸣曲”,这时,莫扎特正踏上他广阔的旅程,视野进一步扩大,对生活的体验逐步深化,在艺术手法上也趋于精练和成熟。速度在钢琴的演奏中既是最根本的,又是难以确定的因素,它会影响到力度、踏板、装饰音的演奏、包括很多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同样会影响到听众的接受。在古典时期更显得困难,因为当时节拍机的发明是在贝多芬时代,所以演奏莫扎特的作品的速度只能是定性而不能具体的定量。具体选择速度的话要跟节拍、时值、速度标记有关,此外情绪、结构因素、和声节奏、织体的构成、装饰音的种类、曲式结构等都会影响速度的定量。另外脉动单位是作品节奏构成中的基本组织细胞,不应与拍子单位相混淆。两者可能是相吻合的,但也可能是不同的。如莫扎特在K311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conspirito)和第三乐章快板(Allegro)的速度相似,但是第一乐章为4/4拍,其节奏脉动为一小节四拍,而第三乐章为6/8拍,其节奏脉动为一小节两个节奏单位,那么相对来说第三乐章要比第一乐章要快一点,更富活力。

c大调回旋曲曲式分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是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领域涉及范围广。本文就《C大调回旋曲》这部作品入手,从其结构、调性布局等方面论述这首《回旋曲》(op.51no.1)的曲式结构特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曲式分析,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类型为复合式回旋曲式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主部(1-17)为再现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是由两个4+4的方整性平行单一调性的乐句构成,第二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半对比半再现的关系,整体在C大调上展开。连接(17-24)用模进的方式将调性转到G大调,织体上运用分解和弦和十六分音符结合的方式连接到插部。

插部一(25-34)是由两小节的主题重复之后进行扩充,构成10小节的乐句。在材料上与主部呈新材料对比关系,右手的织体依然采取密集的音符,结束于G大调的属和声上。连接(35-43),该部分运用裁截模进的方式使调性从G大调渐渐转到C大调的属和声上,为主部的出现做准备。

主部二(44-51)将主部一的二部曲式缩减为一个乐段,并且在第二乐句前两小节的时候用了变奏,后两小节引用了特殊的六连音形式,调性回到C大调。

插部二(52-72)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主要调性在主调的同主音小调c小调上展开,呈示部采用了特殊的三连音材料,第一乐句调性开放于属和声上,第二乐句在bE大调上做完满终止,构成了4+4的方整性平行转调关系乐段。展开部采用两小节的新材料,变奏重复之后裁截模进,调性由bE大调开始渐渐回到c小调的属和声上。再现部为6小节的缩减再现,通过对主题的裁截进行重组,调性回到了c小调,完成调性回归。连接(72-75小节),运用三连音跳音持续上行的的方式,将调性转到bA大调上,连接假再现。

假再现(76-91)实际是对主部的展开,意义是对主部主题的继续发展。前部分对主题进行变奏反复,调性由bA大调转到了c小调;后半部分采用了第二插部展开部的材料进行裁截模进,引出第三主部。

主部三(92-120)為再现单三部曲式,呈示部(92-99)为4+4的方整性平行单一调性乐段。展开部(100-104)由第一主部半对比的部分发展而来;再现部(105-120)仅裁截了第一小节,在不断地进行模进过程中伴随着向下属方向的离调,最后又将一小节的主题暗示了两遍之后在C大调的完满终止上结束。

尾声(121-135)根据其材料可将尾声划为两部分,121至127小节裁截了主题的片段材料进行模进、变奏,127至135小节的材料来源于贯穿全曲的连音,最后在C大调的完满终止上结束全曲。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第三乐章c小调,4/4拍,快板的回旋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主题与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有些相似之处。它运用了大量的连线,弹奏时在各乐句乐段的结束处要适时地提起手腕,这样既能表现出乐句乐段的结束又能让手臂适时得到休息。第1小节??——17小节是整个乐章的主部主题,弹奏时右手的主旋律该连的要连接好,切分音重音要突出;双手的节奏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装饰音要弹得轻巧些,表达出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18小节——61小节为第一间插部。弹奏第19小节——20小节、第23小节——24小节时手腕要跟着转起来,弹得轻巧连贯些。从第33小节开始,突强音在左右手交替,双手要连接好,让人感觉到作曲家不稳定的心态。第37小节——61小节是这个间插部的扩充,结束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第62小节——78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完全再现,随后转入幽静而柔和的第二个间插部主题。第98小节——106小节,左右手的音阶断音伴奏,增加了动力效果,把乐曲推向了高潮。第121小节——170小节是主部主题和第一间插部的变化再现。第129小节——132小节的主旋律换到左手声部低音,具有男性的浑厚特点。从第134小节开始乐曲转为C大调。第171小节——182小节是主部主题的第三次再现,第183小节开始是第一间插部的缩短变化再现,也是乐曲的尾声。它渐渐地带有激动的成份,充满斗争的力量,是音乐的另一个高潮。第189小节——192小节右手的第一、三拍重音和左手的第二、四拍要突出,形成对比。第193小节——198小节是贝多芬作品结束前常有的写作方法,它的第二拍和第三拍上的sf要弹得很鲜明、果断,表现出贝多芬决定以不停息的精神去斗争的决心。乐曲的第203——206小节转到降A大调上,仿佛是在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苦难,面对深渊。最后,乐曲结束在c小调上,它用坚定有力的主和弦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充满信心的回答。

我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或者我有写得不对的地方。欢迎讨论。

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黎明需要跨几度?

八度。《C大调“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代表曲目之一,由于其曲式风格别样,风格热情奔放,在主题的表现上积极向上,为此广为人们所赞誉和推崇。

急求贝多芬《F大调六个变奏》op.34的曲式分析?

变奏曲由主题与六个变奏组成。主题为F大调,2/4拍,慢板,共22小节。第一变奏与第六变奏尾声的慢板部分是用同一种变奏手法,即在保留了主题旋律音的情况下加花变奏;第四变奏是小步舞曲速度,降E大调;第五变奏是小快板的“进行曲”,c小调;此外,自第一变奏至第六变奏,按F-D-B-G-bE-C-F的顺序转调三次,最后才回到主调上。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曲式分析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