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入门正文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6第四乐章曲式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6第二乐章曲式分析)

admin 钢琴入门 2023-03-18 08:00:25 0

贝多芬 Op.26降A大调奏鸣曲 简介

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Op.26,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大约作于1800-1801年,呈献给李希诺夫斯基公爵。

贝多芬曾说过:“奏鸣曲式中所包含的可能性的确无穷无尽。”贝多芬直到生命结束前,都在他的作品中探索和寻找这一形式的一切新途径。但是,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没有一个属于奏鸣曲式。

很多人知道《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英雄的葬礼》,却不知道这首奏鸣曲中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而这首奏鸣曲也是因为之而附有“送葬奏鸣曲”之称。

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也在曲式上大胆地创新:第一乐章为行板,第二乐章为快板,第三乐章为慢板,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结构。同样打破传统结构的奏鸣曲还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扩展资料:

曲式分析: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多变化的行板,降A大调,八三拍,变奏曲式。主题是三部曲式,最初的8小节基本乐思被加以反复,形成对比的另外一组中间的8小节承接其后,再度重复最初的主题而结束。

第一变奏带有优美动机和富于幻想的气氛;第二变奏则将主题移至低音部,而用右手进行伴奏。

第三变奏是降a小调,右手以切分音将主题做沉重的变奏,到处设置的强音以增加悲怆的气氛;第四变奏有谐谑曲的性格,在这部分也频繁地使用切分音;

最后的第五变奏,是将主题旋律埋在细微的音型里,造成极为瞑想性的气氛。最后,仍然以主题的变奏所构成的短暂而幽静的尾奏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op26第四乐章曲式分析?

学钢琴,即使最快乐的学钢琴,要达到一定演奏水平,琴是一定要练的。但必须循

序渐进,科学合理的练琴。特别在学琴之初,练琴习惯的养成和质量远远重要于练琴时

间和数量。在学琴之初家长最重要的就是通过 1—3 月努力让宝贝养成练琴的习惯,而如

何正确引导宝贝养成练琴习惯,方式方法很重要。

13 / 22

A、对学琴之初的家长来说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好的练琴环境,有固定的练琴区域和时

间长短的设定,根据年龄段一周内立定具体的练琴时间。

B、要多鼓励,及时奖励,适当地批评。80%的鼓励+20%的批评。

C、逼迫孩子练琴只会让他痛恨练琴。但不爱练琴是人性中懒惰的体现,每个人都不

可避免,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人性中的弱点。此外,家长应该让孩子清楚知道家长

的底线,并坚守底线,才能真正塑造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没有底线或底线轻易改

变的家长,是不会有一个认真练琴的孩子的。

贝多芬奏鸣曲第一首第四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呈示部的c大调主部主题以短促跳跃的节奏型、同音反复的进行、明亮的倚音和灵巧的快速音阶描绘了曙光熹微、万物苏生的晨景。接着,高音区清脆的旋转音型的出现,使人如临山谷泉边,倾听着流水滋滋。在E大调上出现的副部主题,具有明朗的曲调、清澈的音色、新颖的调性、和弦式的织体,如同一首颂歌,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

在呈示部的结尾,随着节奏的发展和力度的增长,动力逐步加强、情绪越来越热烈,展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雄伟画面。接着,柔和的旋转式音阶下降。展开部将呈示部的材料从旋律进行、节奏、力度和色彩等方面进行各种变化。开始时以凝聚而成的主部材料在不同调上楼进,斑斓多彩的快速音型在高低音区不停地飞跃,如莺歌燕舞、蝉鸣蝶飞。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曲式

第二乐章 诙谐曲 生动的小快板

在贝多芬四重奏中以3/8拍写成的快板除了作品18号第六首终曲为热烈欢快的

舞曲外,作品18第四首的第二乐章与这乐章有不少相似之处,当然不论从内容、

篇幅、力度要求都是大大超过了前者了。

这首用奏鸣曲写成的结构庞大的诙谐曲既有舞曲的性格又是强烈狂热的,开

始是两个动机间的对话,第一个动机其实就是只有一个音的节奏变奏,这个动

机是如此简单,但却贯穿了全曲,我们想起舒曼的话:“贝多芬从街上随手拣

起一个动机,但他能重新将它创造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莫扎特不同,莫

扎特往往是先完整的阐述主题后再片断地将它发展,贝多芬却正好相反,往往

把小的动机积累最后组成了庞大的结构。这里至少有七个不同的小动机,它们

既类似又一直在变化,这乐章具有一种渴望的精神,快乐和忧郁就象太阳和影

子轮流交替。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6第四乐章曲式分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