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知识正文

关于黄河钢琴独奏曲的信息

admin 钢琴知识 2023-04-12 12:04:26 0

钢琴协奏曲《黄河》东方红版影视下载

很珍贵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版本....

这是一部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钢琴家作曲家根据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钢琴协奏作品,产生在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影响着中国音乐界几代人。“作品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歌颂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

整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第二乐章《黄河颂》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上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

第三乐章《黄河愤》

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独奏钢琴模仿古筝,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铜管乐的阻塞音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苦难。在苦难音调的进行,音乐中同时酝酿着反抗斗争的音乐情绪,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独奏钢琴激动地奏出象征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乐队以辉煌的气势再现民族风格的主题音调,这是黄河滚滚的怒涛,这是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这是在歌颂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1968年,中央文革小组有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想法,殷承宗主持这项工作。于是,殷承宗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执笔,在指挥家李德伦、青年钢琴家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了这部《黄河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取自《黄河船夫曲》的主题,结合弦乐的开头,钢琴琶音的华彩进入正题,在强有力的和弦后,是一个舒缓的喘息,钢琴的分解和弦衬托主旋律,形如流水。之后是强劲的和弦带回主题,以钢琴的八度和弦作终结。

〈黄河〉的创作背景

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生活,人们的听、看、唱都是围绕着“样板戏”在打转转,偶尔也有些 “毛主席语录歌”及“革命历史歌曲”的翻唱,但“样板戏”在音乐上确实做足了文章。先是加进不同的乐器,加进合唱,进而加上交响乐队,再后来整出戏《红灯记》的主要唱段都可以用钢琴来伴奏了。钢琴伴唱《红灯记》是由中央乐团、中国京剧院集体创作,于1968年7月1日首演。它的特点是以钢琴为京剧“样板戏”的唱腔伴奏,在钢琴与中国传统乐器锣鼓及京剧唱腔的结合上比较融洽,在形式上极富新意。客观、公允地说,这些作为,确实算是成功的。在这部作品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便有了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动议。1969年,钢琴协奏曲《黄河》问世了,关于它的版本、署名等著作权问题,虽然后来时有纷争,但当时的署名则是“中央乐团集体创作”。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大型现代钢琴作品。由于历史的原因,更由于其本身的艺术成就,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普通听众中的普及程度,迄今还没有任何一部其他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与之相提并论。在国际上,它也是唯一一部曾经反复上演并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中国钢琴作品。

这部作品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写成的,共分四个乐章:一、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愤;四、保卫黄河。创作中,努力贯彻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虽大量运用了欧洲经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但结构则采用的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启、承、转、合的组曲形式,而没有用西方传统的奏鸣曲式和三乐章结构。初稿写成后,经向“工农兵代表”和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里,当乐曲高潮出现并接近尾声时,为了象征毛主席、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创作者又加上了《东方红》的旋律;为了表现将革命进行到底,最后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还加上了《国际歌》的部分旋律。这虽是一种用音乐来图解政治口号的做法,但由于创作者的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倒还比较自然、贴切。另一个原因,恐怕也正如本节开始时所论述的那样,人们在一种没有功利心的、近乎虔诚的、将艺术创作视为政治任务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反倒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970年元旦,这部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由殷承宗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上台接见演员,并举臂高呼:“星海复活了!” “文革”结束后,钢琴协奏曲《黄河》连同“样板戏”等“文革”产物逐渐停演。直至80年代中期,首先在海外舞台,慢慢蔓延到国内,这部作品又悄然地回到了人们身边,流淌进人们的心田。千百年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哺育了这里的人民,滋润了这里的山川。而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困苦,为实现心中憧憬着的美好未来而不懈追求。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的沉浮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改编、由殷承宗等五位作曲家集体编曲、殷承宗钢琴首演、我国于1969年推出的音乐作品,在“文革”中被规定为八个样板戏之一而在舞台上红极一时。实事求是地说,钢琴协奏曲《黄河》与小提琴协奏曲《粱祝》都是中国交响乐的里程碑式的音乐作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粱祝》是以民间爱情故事为题材,内容的人性化成分很浓,其揭示的主题与动机、以及旋律流传的广泛性和历史传诵的久远性之原因,故该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黄河》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题材,主要是讴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日战争历程,作品中加进了《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及《国际歌》的主题旋律,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而又将政治与艺术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加之乐曲的主奏乐器是钢琴,又是“文革”八个“样板戏”之一,而我国听众相对来说则更喜欢小提琴,故后者在国内听众的广泛性不如前者。但《黄河》在国际音乐界,实际上与《粱》所享盛誉不相上下,都是我国交响乐最成功、最叫板的优秀曲目!“文革”结束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文革红人”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无奈之下,殷承宗于80年代初带着他的这一《黄河》协奏曲谱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在美国,他以该曲为保留曲目进入了音乐界,在各种音乐会中,他的《黄河》是作为保留曲目为条件而参加的。当该曲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之后,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叹服啊!西方人没有因为该作品是歌颂党、有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甚至有已超过百年的《国际歌》主题旋律而拒绝,他们客观地评价、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偶有演出,也多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以至于某些在“文革”中受压制、后来复出的钢琴家却使人们大失所望。然而更使国人既不理解却又习以为常的是,当国际音乐界在为《黄河》大加赞赏的同时,我们却把她当作“文革”毒草而百般凌辱,这,就是国人之习惯思维定势造就的无数悲哀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许多人抛开了那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仅管从艺术角度进行欣赏。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开始了复排上演。

尴尬已经形成,国家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音乐界对《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1993年在纪念伟人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谁作曲的?

钢琴协奏曲的前身是伟大的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先生作的《黄河大合唱》

文革的时候由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改编成钢琴协奏曲,但是由于毛爷爷的原因,在第四乐章加入了《东方红》这无疑是对艺术的糟蹋!然后有因有人说革命要推向世界,于是又强行加入了《国际歌》(汗!!!佩服毛爷爷的艺术修养)

现在有新版的石书诚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已经吧那两段让人讨厌的删掉了。不过现在网上提供下载的都是老版的,就是还有那两段的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谁作曲的?

殷承忠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

2005年07月10日09:01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记者兰迪)今年是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旅美著名钢琴家殷承宗近日回到祖国,将于7月22日晚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年改编自《黄合大合唱》,殷承宗是改编(执笔)之一,并是该协奏曲的钢琴独奏者。当年为了写出黄河之魂,殷承宗专门去黄河边上感受黄河之魅力

。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壶口黄河千丈瀑布的奇观,第二乐章写了黄河的九曲连环,他曾爬上高处俯瞰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为写黄河船夫曲,殷承忠还曾当过船夫,亲聆船夫讲述抗战故事。《黄河》协奏曲在1970年正式上演,其中钢琴部分主要就是由殷承宗编写的。

《黄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黄河颂版,另一个是人们熟悉的东方红版。据殷承宗介绍,最初演奏的是“黄河颂”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时,一位工人师傅来信提议,应该把《国际歌》的主题加入其中,大家认为意见很好,于是就着手再创作。“记得在最后阶段,我三天没有出过房间,一日三餐炸酱面。”殷承忠以其《黄河》钢琴协奏曲而家喻户晓,移居美国后,又以这部钢琴协奏曲而傲立在世界乐坛上。此次他要在祖国再次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以此庆贺自己艺术生涯55周年。(来源:劳动报)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和殷承宗的另一部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一样,《钢琴协奏曲黄河》取得了巨大成功,殷承宗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荣誉,1973年被提升为中央乐团领导,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了“文革红人”的帽子,被当作“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了政治审查,甚至10个月没有人身自由,整天写交待材料,后来整整写了三麻袋的交待材料,作品被禁演,钢琴不准摸,直到83年,才结束审查,但仍然不准演出。无奈之下,殷承宗只好带着他的《黄河协奏曲》谱 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 1983年9月28日,殷承宗以该曲为保留曲目在全美最著名的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首次独奏音乐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

但是也有美方部分人士就《黄河》结尾处的《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要求中国方面进行修改。殷承宗说,《东方红》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黄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使在台湾演出也不会删去。在原创者殷承宗的坚持下,《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得以保留。此后,在各种音乐会中,《黄河》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扩大,在一些访问演出中,中方不安排这个曲目已经成为一种难以解释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根据一些人的授意安排,石叔诚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也就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 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国中央交响乐团1991年这张唱片是被篡改得最严重的一张“黄河”。钢琴演奏与乐曲改编者石叔诚,是当初中央乐团“黄河”演出时担任“B”角的演员,也可以说除了殷承宗,他是最正统的演绎者了。文革之后,全国各个领域都有对十年的反思,这张唱片就是那种思潮的产物,但它变了形。它令人想起中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对他的著名历史油画“开国大典”的几次涂改。此风不可长,历史就是历史,艺术就是艺术。(Jimdrp 原创评论)

这样,在国际和国内的演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此后,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许多人抛开了那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而从艺术角度进行欣赏。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开始了复排上演。尴尬已经形成,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音乐界对《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

1993年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当时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听到主持人报幕时,殷承宗再也忍不住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中国革命音乐唱片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即使100年内,国内也不会有超越《黄河》的经典钢琴曲目了。

黄河钢琴独奏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