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品牌正文

雨滴钢琴曲(雨滴钢琴曲几级)

admin 钢琴品牌 2023-01-02 06:44:13 0

用肖邦雨滴钢琴曲作为缅怀故人的音乐好吗?

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写的二十四首风格迥异的前奏曲之一,有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格言”。如果你的故人在世时非常喜欢这首曲子,或者有一些其他因素使你想用这首乐曲缅怀故人那自然是可以的。

肖邦钢琴曲《雨滴》欣赏

熟悉肖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钢琴家,尤其是在波兰亡国后,远渡国外的肖邦创作了很多作品,气势磅礴,思想宏大,呼喊出了遭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愤怒和反抗的声音,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因此,舒曼称他的作品像“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然而,我却固执地喜欢着他的另一个美誉:钢琴诗人。就像很多人对肖邦的了解一样,在我的印象里肖邦永远是那个有着浪漫主义情怀,能够弹奏出唯美音乐的诗人!

和很多真正的诗人一样,肖邦细腻敏感,再加上作为男子的他天生有着女性气质的一面,面色苍白,体形柔弱,也让他更加容易忧郁伤感。这些看起来仿佛是一个男子缺点的气质,却成为肖邦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泉!正是因为他的细腻、敏感、忧郁、伤感,让他的音乐里总是透露出风俗生活里的意境和情致,生动活泼同时也有着不一样的,宁静的,纯洁的,空灵的,诗意的美。每当一个人的时候,戴上耳机,静静地倾听肖邦的音乐,思想和灵魂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放松,仿佛被带到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纯净的空间,忘掉其他的一切:尘世的喧嚣,内心的苦痛和烦恼。而《雨滴》正是这样一首能够把我带进那片安静的空间,洗涤我的灵魂的钢琴曲。

虽然不是很懂钢琴,但总觉的《雨滴》的曲调是简洁明快的。在这首曲子里我没有听到肖邦特有的忧郁和伤感,反而觉得里面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跳着明快清新的舞步,从指间欢快地舞蹈着流淌着。没有华丽的连音,每个音符都像是从手指间一个一个地滚落出来,像极了那最纯天然的雨滴,从天空滴滴答答地落下,落到屋檐上,发出叮咚叮咚的清脆的声音。像是雨的梳妆,雨的玩耍,还有,雨的祥和。这样的音符像是最纯粹的碧玉,毫无修饰,然而那抹朴素与可爱却透过喧嚷直达灵魂深处,瞬间安抚内心的躁动和不安。

恍惚间,有种错觉,似乎看到肖邦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不断落下的雨滴,嘴角带着甜甜的微笑,摇晃着身体,轻点指尖,带着童年的顽皮,还有,爱情的浪漫和甜蜜。就这样,我时常在《雨滴》纯净明朗,如赞美诗般清新宁静的曲调里,做着如诗般的梦。在这片平和宁静的空间,放空的思维会不自觉地飞到各个不同的场景,看到不同的画面。

轻快地雨滴声,滴滴答答,我仿佛置身在温暖的春天里,微风吹拂,细密的春雨沾湿脸颊,带着春天独特的温柔。眼前是在雨中尽情嬉戏的孩童,没有对生病感冒的担心,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给雨滴加上透明的翅膀,携带着童年的单纯与无忧,飞向高空,飞向未来。

清澈的雨滴声,叮叮咚咚,仿佛敲击在心房上的锤音。南国风格的幽幽的深巷,青色的石板路,宛如悠长悠长的隧道,白色的高墙挡住了视线,少年,趴在古色的窗户边,抬头看上苍青色的天空,细细密密地雨滴从高空斜斜地坠落,敲打在青灰色的屋檐,蹦出的水花飞向四面八方,仿佛也飞进少年黝黑的眼眸里,瞬间晕染那汪清澈。翘首远方,远方的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你那里是否也有雨滴正在坠落?浅浅的期盼,淡淡的忧愁……

缠绵的雨滴声,淅淅沥沥,滴在江南的湖水里,荡起层层涟漪,落在湖边的小桥上,桥上的少女,撑着一把油纸伞,静静地看着湖心笼罩的袅袅烟雾,人景相宜如水墨淡青,没有丁香般的惆怅,却是别一番的温馨,沁人心脾。这样的雨,这样的景,即便是等待也不再焦急。当那抹身影出现时,会心的微笑,轻拥的怀抱,周围的雨滴幻化成跳动的音符,仿佛在歌唱,一切美的如此和谐!

明快的雨滴声,叮叮咚咚,敲打在青翠的竹林里,沙沙作响。竹林后是用竹子做成的房子,清雅大方,房前屋下,一位鹤发老者端坐在一盘棋桌前,斟上一杯清茶,望过远处的竹林,嘴角挂上的微笑是经历过风雨后的豁达和淡然。喝一口茶,品味那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雨水中柔润的更加青翠的竹林,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多姿……身后,小徒弟却在绞尽脑汁思考,下一步棋要怎么走……

有人说,雨是种感性的东西,只有感性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涵义……

有人说,雨给人以遐想,给人以灵感,给人以寄托,给人以思念……

然我却不是一个对雨情有独钟的人。

是肖邦的《雨滴》如诗般的曲调打动了我,让我重新认识一直以来,在心中总是代表着潮湿和阴郁的雨。然后,听到了轻快的雨、清澈的雨、缠绵的雨、明快的雨,还有好多好多不同性格的雨。那干净圆润的音符仿佛帮我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那里有着如童话般唯美的浪漫,有如诗般美丽的梦境,还有如童年般简单纯粹的幸福!

诗人般的肖邦,如诗歌般的《雨滴》。

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雨滴的浅唱低吟,滴滴答答的雨滴,滴滴散落到心底。

听它洗尽铅华,把灵魂带到纯净的地方。

在那里,我安静的笑,放心的等待……

肖邦的雨滴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雨滴》创作于一八三八年。当时肖邦正在地中海马尔岛疗养。关于这首前奏曲的创作,有这样一段传闻:一八三八年,活跃在巴黎乐坛上的肖邦,由于肺病的恶化,经女友乔治·桑的安排,千里迢迢地来到四季如春的地中海马尔岛。

由于肖邦的病情和乔治·桑的衣着打扮,使他们在租房问题上发生了困难。后来经乔治·桑四处奔走,勉强借到一座山殿之中的古老寺院。寺院中不但毫无设备,而且漏雨,简直不能住人。因为寺院十分寒冷,买东西也很不方便,所以,肖邦的养病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有一天,乔治·桑上街买东西,恰巧下了大雨,迟迟不能回来。肖邦躺在家里即寂寞又惧怕。正在这时候,房间又漏雨,滴滴答答令人心烦。肖邦在不耐烦之中,起身作出了这首著名的前奏曲。

扩展资料:

《雨滴》的出处

据乔治·桑在《我的一生》中记载,有一天她在暴风雨后回家,听到肖邦正应和着屋檐滴落的雨声弹奏一首前奏曲———这恐怕就是“雨滴”的出处;不过乔治·桑随后又写到:“当我让他留意窗外的雨滴声时,他否认曾听到雨声,还很不高兴我将此称之为模仿和声。”

由此可见,肖邦并未给此曲取名“雨滴”。其实“雨滴前奏曲”总体上纯净明朗,如赞美诗般清新与宁静,倒是同时期创作的《b小调前奏曲》(OP.28,No.6)更符合“雨滴”的标题,其曲风伤感,伴奏声部有“雨滴”特征。

《雨滴》是肖邦的前奏曲里流传甚广的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虽比较单一,便仍有许多细腻的变化,乐曲十分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清纯的雨滴声,仿佛是雨夜里飘荡的无言歌,充满浪漫气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滴

雨滴钢琴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