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品牌正文

钢琴演奏教学到站了(到站了钢琴曲儿童)

admin 钢琴品牌 2023-01-09 23:39:22 0

求一篇钢琴教学总结

一是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要设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为,从而在品味音乐和诠释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琴的真正意义。

二是尊重差异,目标适度。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要做到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为成功必须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既能在练琴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后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善用激励,着眼发展。弹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练习的结果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不断激励和鞭策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合奏的快乐;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录像、聆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还可以定期同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畅谈学生的学琴经验和心得,或者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和汇报会,让学生们体会舞台上的激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谈钢琴,学谈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的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面对如此多的孩子和家长,如何教孩子们正确的演奏钢琴是很重要。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查到,通过弹奏的训练,能够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使孩子可以通过学习钢琴受益一生.我以自己教学的经历,以及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出青少年钢琴当前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第二个方面是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第三个方面是要根据儿童的区别来进行不同的钢琴上课方式。

首先来谈在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一、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 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堵也曾有所闻。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幼儿多具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 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 ,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 儿童钢琴考级比赛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许多考生在演奏技艺方面尚不错,但音乐感、节奏感极差,使乐曲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一丝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律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 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另外也可通过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以音乐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好办法。总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少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少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比如有的男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 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孩子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其次来谈幼儿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儿童学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手指弹奏进行正确、严格、系统的要求,把一些弹琴的“常见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打好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同样重要。下面仅就儿童初学钢琴常常出现的弹奏错误,谈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一、瘪指: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折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学琴的儿童都可能出现的毛病。瘪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而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影响发音与音质。

解决方法:①多加强断奏练习,即每弹奏一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的。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②触键时手指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思想准备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瘪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任其“自然”地触键,就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二、拇指夹指:有些初学钢琴的儿童拇指紧紧地往里夹,拇指尖使劲向外翘,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压腕子来弹奏。造成拇指夹指的原因,是“虎口”处紧张地抽紧,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键上,形成用拇指关节或整个拇指外侧笨重地往下“压”奏的错误弹法。这种弹奏势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紧张,出现不均匀的重音现象。同时,外翘的拇指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刮”着邻近的琴键,造成发音不干净。拇指夹指使整个手掌开度不够,难于弹奏音程距离远、跨度大的音与和弦。

解决方法:①纠正手型。“虎口”放松拉开,拇指掌关节(第二关节)作支点,第一、第二关节凸起,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②用拇指尖的外侧点状触键,正确地站立弹奏,而不应该用拇指关节甚至整个拇指侧面大面积地躺倒弹奏。③有意识地训练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预备动作,使拇指能够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弹奏,有效地解决十指音色统一、音量均衡的问题。

三、无名指不独立:无名指(4指)灵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4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它独立地高抬指,势必造成它的紧张,并连带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紧张连锁反应,使4指与相邻音衔接时,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瘸腿”现象。

解决方法:①在保持正确手型基础上,训练4指抬指时,可以允许相邻的手指自然地相随运动,让4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弹下3指,抬起4指,小指可随4指、3指可随4指自由抬起。②多做3指与4指、小指与4指的连奏练习。通过训练,使相牵连的肌肉逐渐自由独立,使4指与相邻的手指连奏时,控制力增强,均匀、流畅地走动与跑动。

四、小指掌关节塌陷与僵立:大部分儿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小指像小棍儿一样躺倒在琴键上,或者为让其站立采取方法不当出现的另一极端现象——小指僵直地。拄在琴键上。

解决方法:①小指弹奏时,小指掌关节(第三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撑住整个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关节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个关节的塌陷都会造成紧张、僵直。②纠正毛病时一定要慢练,静下心来,默念“鼓起、站住”的指令,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颠腕:经常会见到孩子们在作手指连音走动或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让人感觉不是手指而是手腕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来源后,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被动、生硬地触键,而手腕却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紧张、腕子笨重地上下颠动。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指尖无力,声音发飘或僵硬,从而影响手指的力度、速度,长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紧张酸痛。

解决方法:①打好连奏基础。连奏如同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转移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的同时,前面的手指就可放开。指与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②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的“调节纽带”。这一关键部位的松弛与否直接影响到手臂与手指的松弛程度和灵活程度,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流畅,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软放松。③手指独立。让儿童手指独立连奏时,如果立刻不让手臂跟着动,他们往往手臂马上僵硬,手腕容易帮着颠,这样效果不好。可以先允许他们带一点儿手臂动作去连奏,但是,脑子一定要清楚,那就是连奏时,手指动作是主动的,而手臂、手腕是被动的。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然后一步步地逐渐减少手臂的力量,逐渐加快连奏速度,直至达到手指独立自如地在琴键上跑动。

不论是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的儿童,对待他们初学琴所出现的各种弹奏错误,决不能因其年龄小而放任姑息。要知道,任何弹奏毛病绝对不会随着年岁增加而自然消失;正相反,如果任凭错误弹奏方法反复加固定型,成为痼疾,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认为这在教学当时是很重要的环节。

最后来谈一下如何根据儿童的区别来选择不同的钢琴上课方式。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要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一、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还在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流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上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二、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钢琴前弹琴,“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三、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作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又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作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弹奏时音域过宽,孩子的手够不大,比较吃力,就容易边弹边在座围上左右挪动,这样就容易影响弹奏的质量,并且妨碍了上半身对于弹奏的适应性。有的孩子为了能够谈到较远距离的琴键,身体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觉的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失去了人体在弹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撑点。因此弹奏中要照顾幼儿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围,比如弹音阶,不要一下子弹四个八度,先弹一至两个八度就够了,年龄稍大一些,手臂长一些,手臂长一些的时候再弹三个八度、四个八度。如果乐曲的音域范围都在中高音区,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边一些,反之就稍左一些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弹起来轻而易举的某些音程、双音、和弦等,孩子的一双小手就显得比较费力。因此,在弹奏中,最好选择方便于孩子弹奏的音程、双音、和弦等,或将不合适的简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相结合的弹奏来取代于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有些乐谱的指法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如完全照用,孩子容易发生困难,而产生紧张心理。最好根据孩子手的适应情况,将指法稍作修改,使之既方便于弹奏又利于音乐表现。有时,克服弹奏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修改指法。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力气去弹琴,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的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地弹琴姿势和培养弹琴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少儿钢琴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青少年钢琴教育上做出一点贡献,也祝愿各位教师和家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祝愿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事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钢琴教学中和弦弹奏技术要素分析(转)

钢琴教学中和弦弹奏技术要素分析

转自:

钢琴是一件和声乐器,具有同时演奏多个声部的功能,在钢琴弹奏中,当每只手触键出现了三个音、四个音或五个音的同时结合时,即为和弦弹奏。由于钢琴独特的演奏特点,使得在钢琴演奏中和弦弹奏的出现几乎是无处不在。要想全面地、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技术技巧,和弦弹奏的技术突破是把握综合技术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从和弦弹奏的基本技术要点入手,谈一谈在和弦弹奏中最需要注意和分析理解的几个重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要素。

一、和弦的弹奏方式

和弦弹奏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手指触键时,合奏出的和弦音必须在同一时间发出声音,手指下键动作必须整齐合一。合奏出的和弦音可以是单一的和弦功能,也可能是多声部、多层次的多功能性的和弦功能。进一步讲,更需要做到在一种情况下必须使每个手指下键的和弦音从力度上进行调整,使得发出的声音完全整齐均衡;在另一种情况下又能够通过手指的技术控制使其中某一个音甚至两个音更加强调和突出,其他音则相对较弱,通过对手指触键的力度控制和调整在和弦弹奏中做出声音的音色和音质的层次变化。

1. 和弦弹奏中的整齐合一

弹奏和弦音时,首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同时奏出声音时手指触键的瞬间动作不能完全一致而形成微小的误差,使和弦音不能准确、整齐、同时发出声响,这种情况即使在专业的演奏会上也常有发生。我们说,绝对精确的和弦音合奏看似简单,实际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天生十个手指各自粗细长短参差不齐,每个手指下键的姿势、角度也各不相同。而钢琴的键盘特点又提供给我们一个排列成间距不同、位置不同、琴键宽窄长短不同的弹奏条件,并且这个条件是固定和无法改变的。因为每个人的手部形状和柔韧度千差万别,所以必须通过调整和改进我们具有可塑性特点的双手进行和弦弹奏,使其达到对艺术追求的更高要求。简单地讲,在手指进行和弦下键时,首先需要有掌关节与手指的坚实、牢固的把握,有意识地掌控和调节每个手指的下键重量和下键高度,而且细心严谨地、在耳朵敏锐听辨的配合下进行很好地平衡和感觉,才能够有把握控制和弦每个音的相对整齐、步调一致,进而控制每一个和弦音的相对音量。

2. 和弦弹奏中的声部层次

由于和弦在钢琴作品中所起到特殊的和声功能作用,使得弹奏和弦时常常要突出强调和弦中某个和弦音的调性、色彩功能。同时,在和弦进行中常常伴随有大量的与和弦音同时进行的旋律音,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要着重强调控制这些和弦音,使它们发出的音响与上方旋律音有着完全不同的音色、音量与音质表现。由于钢琴作品的复杂多变性,使这一控制技巧实际成为每一位钢琴演奏者的毕生追求。可见,由一只手将和弦弹奏中的一个音或几个音以不同的力度表现出来,形成因力度的不同导致声音色彩上的差异,应当说是钢琴演奏中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也是较为难以把握的钢琴弹奏的技术技巧之一。直观地讲,控制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手部重心的相应调节、转移,将手部重心运送到需要突出声部的手指上;也可以在手指下键时调节不同的高度来操控音量的强弱;还可以调整下键时不同声部层次音的时值长短与力度大小;下键时若使某一个手指触键位置略低于其他手指,通常这个手指的下键可获得较之其他手指更大的力量。

二、和弦弹奏中“松”与“紧”的辩证

弹奏和弦首先应当明确“放松”的概念,放松是所有钢琴演奏乃至器乐演奏的通用法则,但在钢琴和弦弹奏中有其特殊之处。

1. “松”与“紧”的相互关系

放松的表现形式是在活动的肌体中的一种较为自然的状态。在钢琴弹奏过程中的放松,则应强调是以瞬间的、局部的状态出现的。从人的生理机能来看,手指每一次触键的瞬间都会伴随着很短暂的相关肌肉群的紧张,而后即刻放松,再酝酿下一次触键。所以,每一次发出声音的动作过程,都是由支配这一动作的相关肌肉的收缩紧张和不相关肌肉的相对放松来构成的。这种动作循环往复,形成了一个从手指、手腕、手臂到肩、背乃至全身机体的协调作用的演奏状态。所以,在正常演奏状态中,所谓放松,实际上是一种“松”与“紧”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对于钢琴演奏的其他演奏技术技巧,由于在和弦弹奏中多个音同时发声的特殊性,手部常常为适应开张的和弦位置而呈现出一种五个手指完全伸展打开的状态,这种状态与手部原始放松的自然状态相比相差甚远。所以,在和弦弹奏中,“松”,有其特殊意义。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弹奏者现场演奏时,在弹奏旋律及各种织体时尚能协调松弛,但当出现和弦音时就容易紧张、失控,这就是演奏者缺少深刻理解和弦弹奏与其他技术要点中调节放松状态的不同之处。

2. “松”中有“紧”和外“紧”内“松”

在弹奏和弦的过程中,“松”可以体现为针对每一个和弦指尖触发时来自于腰部、肩部、背部及手臂、手腕、手指一系列的力量协调状态,它的放松是意味着全身力量通过手臂输送向指尖的重任。当和弦发出强音时,就更需要产生于身体而聚集于手臂为一体的爆发力。这使得弹奏和弦需要肌体中有一个特殊的肌肉群体来维系和弦弹奏对力量的特殊需求。并且,针对于和弦弹奏的力量特点使得从小臂到手指的各个关节呈现一种更加积极紧张的状态,手腕、手指的紧张度与牢固度应达到空前。所以,这里的“松”中存在着多种“紧”的成分,应当说是全面的“松”和局部的“紧”;而“紧”则更不能理解为紧张,应为手部各个关节和手腕的牢固支撑,整体手型像搭起一个如同弓桥的支架,这个支架既不能僵硬也不能松懈,因为无论哪一个关节出现紧张都会导致这一环节出现传递力量的障碍,若能充分保证在触键的一瞬间将身体的力量通过手臂的调节直接传送通达指尖,就必须使传送力的通道中所有环节均通畅无阻。这就更需要手部外表坚挺的手腕和手部支架在内部随时要保持力的协调和通顺。

三、手臂的自然调节与重力的运用

1. 肩部的放松是手臂自然调节的前提

在钢琴弹奏过程中,从手臂通到指尖的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人体肌能的杠杆原理系统。通过力的作用使琴弦发声后在体现音乐表现力的同时,需要弹奏者从身体躯干到指尖的力量传送均要摆脱不必要的肌肉紧张。弹奏者的腰部、肩部、肘部均要处于有效的位置且充分放松,使人天生所具备的身体肌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弦音触发时肩部力的自如通畅使得手指的运动变得更加自如、更加精确,肘部在弹奏和弦时应随和弦下键的重力与爆发力的强弱来将手臂向身体两侧以不同的幅度进行调节,重力强度越大,双臂的调节幅度越大,反应出的动作表现更加外在;相反则强度越小,手臂的调节幅度也越小,所反应出的动作更趋于内在。因此,在和弦弹奏过程中,很好地利用肩关节的灵活性,利用手臂与手部的力的相互作用来使手部永远保持适度的调节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肩关节在传送力的过程中进行的放松调节是与手臂、手腕、手指的相应连带调节分不开的。我们用五个手指在琴键上弹奏时,由于大指具有的特殊构造,使得大指下键时需要用手指的指夹侧面接触键盘,这种下键位置明显使手腕和前臂位置要偏低一些。但当我们使用二、三、四、五指触键时又需要将手腕和前臂的位置逐渐调整相应的高度,特别是五指位置,更需要手腕位置向五指位置的外侧进行特殊的调节。这都是为了在下键过程中手部肌肉处于运动状态下的自然放松和手臂传送重力通达指尖的需要。这时,手腕、手臂都要相应地作纵向和横向的手部重心调节。针对五个手指不同的天生条件与为适应这一条件而不断改善每个手指下键位置的动作特点,手腕、手臂无论从整体还是到细节,都必须进行适当的调适。即使最简单的五指位置弹奏也需要手腕、手臂的调节移动,它相对于较为复杂的和弦位置来讲,动作更倾向于手部的内在调节。总之,如果我们规定或限制了和弦下键时对手腕、手臂的自然调节,那么会造成力量传递的滞流,触键所发出的声音也会随之变得挤压、死板、僵硬。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重力的运用在和弦弹奏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在弹奏和弦触键发声的同时,手、手臂及身体给予琴键的爆发力使得琴体又返还给弹奏者一个反向的冲力,即反作用力。触键的作用力的大小直接反映出反作用力的强弱,此时手臂的自然放松、协调动作来为手指触键力量的传导提供了能量支持。同时使反作用力通过手臂、肘部向两侧调节使反作用力从肘部传达到身体之外,而不会使反作用力又通过手臂回到身体使弹奏者感到像被人向后推了一下似的。通过肘部向两侧的调节,反作用力即被充分抵消了。所以手臂的自然调节可产生多功能效果,使得每一个弹奏过程都贯穿于力量传送的良性循环之中。

四、手腕的“中转”与手指的坚固

和弦弹奏中,手腕的支撑与调节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考虑手腕在弹奏中的作用,大多集中在松弛协调和重心转移等方面,但在和弦弹奏中,手腕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以支撑的状态而形成一个力量中转,将身体、肘、臂的力量传递给指尖。

1. 手腕的支撑是传送重力的关键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把手指按照和弦位置摆放,当手腕呈松弛状态时,我们从弹奏者身后向前推一下他的双肩,可以发现,我们向前推动的力量无法传送到弹奏者的指尖;相反,当弹奏者将手腕适当地调整后,在手腕保持较为坚挺的状态下,就明显会感受到从身后推动过来的力量一下就运送到了手部,手指尖有着明显的触压感。同样办法,我们以手腕坚挺状态下的方式来弹奏和弦,也会发现,随着和弦下键给予力量的不同,使得和弦发出的声音有着明显的改变,力量的大小与声音强弱幅度成正比。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手腕在弹奏和弦过程中,因为手腕是一个活动的关节,首先应力求手腕在和弦连接之间的间隙中调节放松。而在和弦触键发声的一刹那,手腕又应当相对固定和坚挺,通过腕部肌肉适当的紧张和收缩使手腕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个支撑实际就是力量的“中转”,是在力量通过手腕的支撑传递给指尖,再通过指尖传递给琴键至击弦机后才发出声音。所以,手腕支撑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变化,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手腕的支撑对传力和发声的作用,并在弹奏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手腕这一中转作用的变化,对于我们寻求和弦弹奏中多变的和声色彩和力度层次变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手腕在和弦弹奏间隙的调节

在实际的和弦弹奏中,由于对放松的曲解,手腕在手指触键的同时缺乏正确的支撑和调节,呈现一种松垮懈怠的状态。同时,在和弦触键后手腕又不能利用和弦之间的间隙迅速调整放松。这样常常会导致手腕出现多种晃动和许多变型的多余动作,使得手腕及手臂不必要紧张的肌肉也随之紧张起来,弹奏声音也变得僵硬、虚浅。这样,紧张的手腕不但不能帮助传送重力,反而会造成整个手臂上悬,手指下键重量不能到底,下键声音不能通透。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手腕在弹奏每一个和弦时不能牢固地支撑,之后又不能调节内在的松弛,这样逐渐积累使手腕越来越紧,以致最终完全处于紧张状态所致,这种情况是与手腕的“中转”作用完全相斥的。另外,造成手腕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手指缺乏承受力、支撑能力的情况下,手腕常常会帮忙。所以,如果手指没有坚实、牢固的站立和支撑,手腕的“中转”则无法进行。

3. 手指与掌关节的坚固

手指在琴键上,同我们人体站立姿势很相似。人体站立时,双腿的脚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都应有足够的支撑力,否则无法托起身体的重量。那么手指在和弦弹奏中更加起到把力量传递到琴键中的传导重力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没有手指的支撑传力,任何弹奏动作都失去了意义,手指的支撑是顺利完成和弦弹奏技巧的前提。

从人体的特点来看,人体双腿的长短、粗细、受力是较为均等的。但十个手指,无论是粗细长短还是动作状态都各不相同,那么手指的站立支撑也就不像身体双腿站立来得那么容易了。由于手部整体的结构特征在弹奏和弦时使得手指的大指、小指同二指、三指、四指的站立方式完全不同。当某个手指独立发声时,我们都可以根据每个手指的位置调节指尖的触键点和跟随这一位置的重心倾向。但在弹奏和弦时,则需要几个手指同时触键、同时站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每个手指的站立角度和站立姿势。所以相对于其他弹奏技巧,手指应更加具有明显的聚合性和坚固性,这种坚固性更突出地体现在手指的第一关节和掌心关节上。在手指训练中,强调手指第一关节的坚固和掌关节的牢固尤为重要。因为掌关节是手指尖发力的一个最关键的支点,有了这一牢固的支点,可以大大削弱因手指的粗细长短所造成的受力不均匀的差异。掌关节的整体支撑效果,从某种角度上讲成为每一个手指下键力量的后方基地,哪一个手指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持,掌关节因有了手腕的重心调节可以随时对它有所倾向。所以,弹奏和弦可以通过掌关节和手腕对力量的调节进行手指重力的调整。

综上所述,和弦弹奏技术在钢琴演奏技术技巧中,针对演奏者,因和弦弹奏发声的方式较为独特,相对其他钢琴弹奏技术种类,触键与随之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都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有的调整通过人体机能的下意识反应可以完成,但更有一些需要科学的判断和引导与艰苦的磨炼才能完成,若失去这些必要的技术调整,和弦弹奏将很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根纳季•齐平.演奏者与技术[M].董莉莉,焦东建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但昭义.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双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双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双钢琴演奏于20世纪末逐渐出现在我国演奏舞台上,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新颖的曲风一经亮相,就受到我国音乐界及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在我国的钢琴教育界,双钢琴教学逐步开展起来。

钢琴演奏者为声乐、器乐伴奏的同时,可以看到合作者;四手联弹时演奏者座位比较近,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和动作;钢琴在协奏时,演奏者也可以看到指挥的提示;而双钢琴的合奏不同于其他,既没有指挥,两位演奏者座位距离又比较远,互相看不到对方的手和身体的动作,尤其在摆放着乐谱的情况下就更难看到对方,快速的演奏中演奏者来不及通过目光进行交流。因此,只有通过平时练习中大量的磨合,明晰彼。此,在心理上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一个共同的、看不见的、内心的“指挥”,才可做到准确、再准确,最终达到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演奏者对作曲家作品再度创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双钢琴演奏者之间共同对作品进行分析、讨论是始终伴随在合作当中的。每首乐曲和每个乐段的起速、转折、结尾及乐曲表现的风格、情绪等等所有的细节都需要两位演奏者不断研究、揣摩、尝试,最后达成一致。

两架钢琴合奏时对听觉的要求更高。一要听节奏。两架钢琴不同于钢琴和其他乐器的合作,在钢琴作为协奏和伴奏时,有的情况下节奏准确度有些差别并不影响整体效果。二是要听两架钢琴音量的平衡。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主奏与伴奏的音量平衡、主要声部与伴奏声部的平衡。如果两人都是右手的主旋律,那么主要声部是否音量相同、伴奏的左手是否音量要一致、同时强与同时弱的音量平衡、渐强与渐弱时的音量平衡等等,都需要一次次的尝试。三是要听两个人的音色。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要追求接近的音色,这就需要采用相同的触键方法和相同的下键速度,也有时会为了形成音色的对比而要求演奏者采用不同的奏法等等,在练习时要达成一致,反复磨合,在演奏过程中也要随时倾听对方,及时调整,使音乐表现趋于完美。

双钢琴教学要进行有的放矢的科学训练。它的教学有着一些和钢琴独奏教学共同的原则与方法,同时又有着很多自己独特的训练要求。正是这些独特的训练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使双钢琴教学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是辅助和促进钢琴独奏教学的有力臂膀。

1.针对听觉能力的训练

优秀的钢琴家要有灵敏的听觉,在进行双钢琴的演奏时,强调的正是在演奏和倾听好自己声部的同时,用心聆听合作者的演奏。首先从有较明确的旋律线条和清晰的伴奏织体的古典时期作品入手,要准确地听到双方在演奏中包括在节奏、力度、触键、分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互相指出,并以此为基础,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处理方式,以保持音乐形象与情感的协调一致。在这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具有音乐的敏感性。如此反复,在听觉已受到基本的训练之时,再去练习有较复杂的和声与织体的近现代作品,学生应该可以像倾听自己演奏一样地来倾听合作者的细微变化与处理,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演奏。

2.针对节奏控制能力的训练

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表现在演奏中的节奏问题恰恰又是最为复杂的。双钢琴的教学着眼于合作者互相配合的默契一致,而促成一致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节奏。教师首先应当要求学生对乐曲节奏和节拍的律动有正确的.感觉,并能做到全面控制,形成正确的节奏感。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合作者们在演奏相同音型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特定方式限定了合作者必须把乐曲弹的准确无误、熟练流畅,才能形成较好的配合。

3.针对合作能力的训练

合作、沟通的能力是很多钢琴独奏专业学生欠缺的重要能力。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多国际高水平的大赛中,中国选手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选手个人的演奏能力并不差,但在进行与其他重奏乐手、与乐队合作的决赛中,表现出经验不足,合作能力差,驾驭能力欠缺的问题,而双钢琴训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一组双钢琴演奏者的水平高低,取决于合作水平的优劣。一首双钢琴作品演奏的成败,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两个人组成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

重奏有多种方式,就钢琴而言,除了四手联弹外,还有双钢琴重奏、三钢琴重奏等多种方式。双钢琴合奏这种方式就可以完全避免在四手联弹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重奏训练。

1.双钢琴重奏能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钢琴教学中,总是教师教,学生弹,拘束单调的练习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枯燥无味,很容易造成学习者对钢琴丧失学习兴趣,对于年纪较小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而双钢琴重奏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更为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练琴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会一首乐曲后,会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进行课后练习,对弹奏完整性的要求并不强烈,多数会以教师的认可作为练习标准,这就造成学习者被动进行课后练习,对练习目的具有盲目性和主观性。而双钢琴重奏则需要将乐曲练习到能与合奏者接近的程度,从而才能将乐曲完整和谐地表达出来。出于对自身自尊与进取的需求,练习者往往会以教师的弹奏程度作为自己的练习标准,这样一来,就会主动地加强课后练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其练习标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双钢琴重奏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简单而言,就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正是钢琴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

2. 双钢琴重奏能提高学习者的踏板技巧

双钢琴合奏教学方式亦能提高学生在钢琴弹奏中踏板的技术技巧。在钢琴独奏中,学生在学习踏板的使用时往往比较被动,一般是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年龄越小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越突出。对于踏板踩得深浅、快慢等许多细微的差别,学生根本就不去仔细地分辨,所以,踏板出来的效果总是比较粗糙,甚至对老师指出的问题根本就听不出什么区别,更不会积极主动改正。而在双钢琴演奏中,由于第二钢琴的加入,音乐的声部变得更加复杂,这使得踏板雄浑和清晰的效果都得到了强化,而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踏板深浅和长短等细微区别的不同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1]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蔡冰.小议双钢琴的演奏与教学.艺术教育,2008,第1期

关于快速学钢琴的弹奏方法

琴是乐器之王,也是一个入门比较容易的乐器。如果你也有兴趣学习钢琴,不论是自学还是找老师,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快速 学钢琴 的弹奏 方法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快速学会弹钢琴的方法

一、正确的指法非常重要,是弹奏好钢琴的最重要的因素。指法就如同盖一座高楼,要打地基一样,地基打的不牢固,不结实,不科学的话,那么楼房盖不到几层就会倒塌,目前的钢琴教学中轻视这个环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以“美”为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钢琴教与学的互动中有听觉体验、亲身参与、实际操作等主要过程。学生每接触一部作品,必须“聆听”“欣赏”,因此,“示范演奏”是钢琴教学的首要环节。而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轻视这个环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充满激情的示范演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感,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最直接的、全方位的体验。而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产生了解并驾驭其作品的渴盼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示范演奏”,用细腻的音色,张弛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力度,扣人心弦的和声。生动变化的速度等表现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提供美好的听觉体验。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很好,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起学生的丰富想像和学习欲望,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表现与感受美的互动中,相互之间有了心灵的接触。当师生心理相容时,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而开始积极愉悦的主动学习。毫无疑问,“美”在此产生了一种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潜在效应。

三、挖掘音乐因素,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分析作品,处理作品”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启发热情、激发练习欲望这一层面上,那么这种激动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理解、表现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传统的“单向”方式教学常常忽略这一点——教师在诠释音乐内容时不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参与这一审美过程,虽然有时也让学生讨论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描写什么内容、应该怎样演奏等,但最后总是习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因此弹奏千篇一律,缺乏个体风格。如此教学无法培养学生主动的审美意识,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依附教师的心理。显然,这种“单向”方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在分析作品的理性思考中想像美、发现美,在表现作品的实践操作中创造美?对待级别较高的学生在分析作品这个环节上作了尝试:一是根据作品的,从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多视角、多元化方向作知识延伸,让在广阔的 文化 背景中理解作品,形成个体的、独特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从曲式、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构成钢琴作品的各种元素的不同构造中感受钢琴作品的特点,同时辅以听录音、看录像、听演奏等手段,强化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富有创造性的去挖掘每一首乐曲的。

四、创设平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回课”是检查学生练习效果的途径。针对以往“回课”时学生上台怯场、演奏呆板的情况,对有些学生在“回课”时作了如下改进:一是创设表演氛围,采取“表演五分钟”“大型演奏会”“优秀者表演”等方式回课,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辅以课后辅导,让学生对上台表演充满自信。实践证明,在钢琴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审美因素,将感受美、体验美(想像)、发现美(创造)、表现美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能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钢琴教学中“美”的积极效应,将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一个具有美的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才懂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才是一个人格完善的现代型人才。培养出这种新型人才,应是音乐课程“美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众所周知弹钢琴最后都需要快速的看谱,这样才能快速的弹奏曲目。所以嘘唏看 五线谱 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会看谱你就不能弹出好的乐曲。当然了,学习五线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刚开始学弹钢琴时看五线谱的能力都不是很强,但是只要你认真练习,坚持练习,那么在你在上海学钢琴的实力提高后,你看五线谱的能力也会增强的。

在学钢琴时老师都会教导你掌握正确的弹钢琴的手型。因为钢琴键盘琴键的排列是需要手与手指相互配合的,你的手势不正确很可能不能准确的弹奏。曲目演奏的是否流畅很大程度上与你的弹奏技巧有关,但是也与弹钢琴的手型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弹钢琴的手型呢?那就是手掌和手指都在最放松的状态时的手型,因为放松状态下手型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手型,在理论上讲这种放松状态下的手型也被叫做基本手型。

1、手指自然的弯曲,手掌虚空,手指指节凸起,通常刚学习弹钢琴时都会我一个鸡蛋来练习的。

2、分开手指,每一个手指都放在一个钢琴琴键上大概二分之一的位置。

3、手臂与手指应该与钢琴保持水平。弹奏黑键的时候,手指与手臂都应该向着黑键的位置往前挪。

掌握了五线谱的学习与弹钢琴的正确手型之后,我们就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速成的,只要你有耐心,认真的练习,最后都会成功的。在上海学钢琴时最喜欢用哈农曲来练基本功。弹钢琴基础打好了,你学习比较难的曲目时也不会那么吃力了,离你的钢琴梦也就不远了。

钢琴快速背谱弹奏的十大方法

1

动作惯性记忆法

这是背奏的根本要求,是演奏者对于作品掌握的熟练程度的直接体现。 对于演奏而言,即使能将乐谱默写下来也并不代表能在舞台上准确流畅的演奏。只有通过大量练习,使动作形成连续性。适当增加慢速段落或作品的练习时间是相当必要的。

2

键盘位置记忆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调性比较复杂、 调号和临时升降记号繁多、把位变换频繁的作品。 出于乐理与和声写作的要求, 乐谱中往往会出现较为复杂的音高记录方式, 比如重升G, 虽然在理论上绝对不能用还原A来代替,但在键盘上确是还原A,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音符时无需去记忆它到底是重升G还是还原A, 而是直接记忆相应的键盘位置就行了, 这样可以降低记忆乐谱的复杂程度。

3

和声分析记忆法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音乐的创作基础就是和声体系,而钢琴的发音原理使其具备比任何管弦乐器都复杂得多的和声运用,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和声知识对辨识和记忆乐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国内的专业钢琴 教育 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点遗憾:一是各专业院校的和声课程往往开设较晚,只有高年级学生才能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二是有些学生以一种较为孤立的方式来学习和声等专业理论课程,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并未将其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因此,学得深不如学得活,关键是要学以致用。

4

结构分析记忆法

此处提到的结构并非完全指曲式结构的划分, 包括对作品中所有音乐元素或动机的发展分析。 通过对作品发展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梳理, 作品在头脑中形成从整体到局部都能清晰回忆的印象, 将提高背谱的把握性。比如,运用所学的曲式知识对奏鸣曲的调性分布做一简要分析, 对比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副题部分存在的调性差异, 就能避免前后混淆这一奏鸣曲背谱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再如,将复调作品分成若干小段(一首常见的两页长度的平均律中的赋格最好细分为8至10段), 将其编号并做成纸签条,然后自己抽签背谱。

5

内心听觉记忆法

大量听唱片的益处不言而喻, 除了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演奏提示和音乐处理的启发之外, 还能帮助记忆。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头脑中能预先听到即将弹奏的音符, 有时就像在视唱练耳课上进行听力训练一样,这时即便忘却了演奏的动作和键盘位置,也能跟随内心听觉记忆顺利演奏下去。这种方法对演奏者本身的素质要求颇高, 较适合于具有绝对音高辨识能力的演奏者。这种绝对音高辨识能力很难依靠后天的培养而形成, 但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听辨钢琴声音的时间较长, 完全有条件加强对自己内心听觉的培养。贝多芬拥在他完全聋了以后仍能依靠强大的内心听觉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 这足以说明内心听觉的可塑性。

6

乐谱视觉记忆法

顾名思义,通过反复看谱在头脑中形成视觉映像,就像是对于某一图形的记忆一样。这样,当演奏者在背谱演奏的过程中,眼前会浮现出乐谱的内容,演奏者会产生仍然是在照谱弹奏的感觉。

7

变换速度记忆法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动作惯性的记忆永远是最不需要劳神费心的方式,只须机械的重复练习就能形成。但是这种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很容易产生对弹奏速度的依赖。惯性与速度成正比,这个物理定律在钢琴演奏中也是成立的。因此,以极慢的速度完整地背谱是检验背谱牢靠程度的重要方法, 因为在慢速弹奏的过程中,动作惯性消失殆尽,只有真正在头脑中清晰地存有乐谱的人才能完成慢速背谱。

8

分手练习记忆法

绝大部分钢琴作品总是将旋律和技术任务更多地安排给右手弹奏,因而右手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而左手通常以承担伴奏部分为主,不但容易被忽略,而且缺乏旋律性的织体有时确实更难记忆。针对这一情况, 演奏者应单独将左手部分背熟,消灭忘谱的隐患,当然,如果作品的旋律不在右手上则需反其道而行之。分手背谱是保证演奏完整性的必要手段, 但这种背谱方式完全不适合三声部或以上的复调作品。这类作品中,中间声部往往是由双手交替完成的,单手背谱必然造成中声部的支离破碎。

9

无琴无谱记忆法

在背谱的后期阶段可尝试完全在头脑中默弹的方式来加深印象, 如果能够清晰地在想象中弹出每一个具体的音符而非一片音流, 则背谱的熟练和牢靠程度已达到可以登台的标准了。

10

演习检验记忆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正式登台和考试之前,如能安排几次模拟演奏,往往能暴露出一些平时没有觉察到的隐患;同时,模拟演奏也是对演奏者综合运用各项背谱能力的一种特殊训练,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钢琴演奏教学到站了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