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品牌正文

钢琴师印度影评豆瓣(钢琴师 豆瓣影评)

admin 钢琴品牌 2023-03-29 15:39:08 0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截止至2020年1月15日,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是9.3分。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

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

扩展资料:

重要人物介绍

1、1900

演员:蒂姆·罗斯

被遗弃在Virginian号上的孤儿,由水手养大。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它们循着琴声而往,居然发现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2、丹尼·博德曼

演员:比尔·努恩

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丹尼便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3、帕多万

演员:梅兰尼·蒂埃里

清秀动人的女孩,1900的初恋。1900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了准备搭船去美国的她,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弃婴在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的故事,这部影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文学剧本《1900:独白》。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内容

《海上钢琴师》中讲述了1900年的一天,在往返欧洲与美国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为游轮添加煤炭的工人,去往头等舱本打算捡起有钱人留下来的食物,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新生儿,这个新生儿被装在一个空纸箱里。

工人发现婴儿后,抚养了这个婴儿,并为他取名为1900。1900虽然在海上出生,但却相当于一个不存在的人,因为他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所以大海是他真正的归宿。因为一次海难,抚养1900的工人意外丧生了,而1900却无师自通了钢琴演奏,他通过动人的旋律打动了船上的所有乘客,有许多人为了听1900的演奏慕名来到了轮船之上。1900一生的故事都十分传奇。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虽然看似无厘头,但却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含义,1900代表着自由与纯真,因为1900从生到死,都在与钢琴为伴,他的琴声就代表着他的内心,他一生都不为外物所动,只是喜欢弹钢琴,所以他对外界也没有任何的好奇心,一辈子都不想下船,只愿意沉浸在音乐中。这部影片就是为那些虽然身处泥淖,却永远愿意保持纯真的人所创作的。

《海上钢琴师》的豆瓣评分。

《海上钢琴师》的够豆瓣评分达高达9.1分,这在电影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豆瓣网友们在评价电影时,往往给分是比较苛刻的。

《钢琴师》影评!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它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和一种美的享受。在这部电影中许多美的形式都表现的近乎完美。

首先,《钢琴师》这部作品是电影。电影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美就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展现。因为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美是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象之中。虽然《钢琴家》的剧本来自波兰犹太钢琴家伍拉迪斯罗·斯皮尔曼的回忆录,该书的力量在于在华沙犹太人区中求生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正如波兰斯基所说"该片以令人吃惊的客观笔触描述了那段时期的真实情况,客观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确的地步。书中波兰人有好有坏,犹太人有好有坏,德国人也有好有坏……"而电影《钢琴师》却是一部电影,他是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所拍的,他是经过再加工的,其中多多少少的情节、景象和当时经历的人有所出入。这就符合了美学中所说的艺术美的本质:艺术美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现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还有他选了这个自传作立足点,把镜头带进了二战的屠犹浩劫中,这段可怕的历史里,有他躲闪着的童年影子——他母亲死在集中营里,他父亲幸存下来。所以艺术创造是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交融并举的实践—精神活动。这种审美反映活动本身具有的心灵激荡,又推涌审美创造的同步展开。这种审美的反映和创造活动,包含对现实美和自然美的真切关照和加工美化。

其次,艺术美的主观性是强烈的、又往往是隐蔽的。一般地说,艺术家的强烈感情都不是在作品中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这是因为艺术家的任务不是直接出面说服欣赏者,而是通过艺术本身的力量感动欣赏者。因此,艺术家总是把客观性融入具有客观性的物态化形式之中。在电影中,镜头和场景的细节就成了艺术家展现个人情感的工具。在《钢琴师》这部作品,镜头语言多数都是第三视角转切第一视角,用主角的眼睛去看待战争的残酷,罗曼·波兰斯基在表现屠杀和局部战争的丝毫没有含蓄的成分,德军连续近乎荒诞的屠杀的场景被直白地表现出来。他采用了围墙分割的对比镜头,使人感觉到围墙两边就是天堂与地狱。表现了犹太民族被纳粹毫无人性的虐待。罗曼·波兰斯基他还用审视的镜头表现了极端环境里人性的残酷悲歌,当然犹太人也是有好有坏,从随即在街头死去的流民,为了抢夺食物无奈的锤打和哭泣。犹太酒吧里,肖邦的音乐和自私地验证金币的商人。这就表现了他比较客观的视角。细节刻画中从主角在极端困顿情况下依旧颤动的手指,在脑海里响起的旋律,在饥饿和恐惧中揉搓泥灰的双手,钢琴上端放的德国军服,依旧忧伤、动情的旋律;甚至连德军军官办公桌上的全家合影都一一镜头留意了,德军军官最后的话也具有深刻的意味。就表现了导演对人性的探讨和他对和平的渴望。前后有三个长静景对比镜头,一是嬉戏的华沙广场,指引远方的铜像;二是德军浩荡地行进的广场,依旧指引远方的铜像;最后就是依旧指引远方残破的铜像,逐渐出现大规模残垣断壁的远景。这种满目苍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是奠定了全篇的基调。最后也在《降A 大调波兰舞曲》里结束这段文字,有太多值得反思的,有太多悲哀的,但没有仇恨和报复;有太多哀伤,有太多期望,却依旧是讴歌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再次,我觉得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很好的艺术形象,甚至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犹太人的形象。这部电影其实说的是个幸存者的故事。刚开始我认为那个人可以是任何人,钢琴家,电影导演,或是街边小贩,家庭妇女。 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使尽看家本领。这个故事里的人碰巧是个音乐家,他靠音乐支持精神,靠音乐打动敌人,无他,只因音乐是他最擅长的东西。而慢慢地开始我懂得了剧本中为什么主人公的职业是特定的,并且片名叫《钢琴师》。因为导演要强调艺术是为了人的生存而存在的。艺术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绝境中让我们更坚韧.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遭遇不同。这个钢琴师,他有音乐傍身,比别人可能要坚强一点,柔韧一点,淡薄一点,所以他活下来的机会比较多。就这样这种故事就具有独创性,他也不仅体现在艺术家对自己所表现的对象的特质的把握上,而且更体现在他对这一特定对象的独有感悟和发现上,体现在他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作者就这样创造了个典型的人物,他是具有普遍而又深刻的思想意义的、鲜明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是栩栩如生和独一无二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情节,就是当主人公去找东西吃的时候,被一个德国纳粹军官遇见。当时主人公已经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当看见德国军官的时候,他的眼神已经很绝望了,但是也有一种知道总有那么一天的心情,他其实等待的是命运的安排。可是那个德国纳粹却动了怜悯之心,他叫主人公弹了一首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令我吃惊的是德国军官居然叫他弹的是萧邦的,波兰人弹萧邦固然是自然,而一个德国人要弹波兰人的曲子,可是看到后来才想到这是自然,美的事物是不分国界的。一个德国人喜欢波兰人的曲子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现在想来当时认为德国人喜欢这种曲子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我到觉得当时我的那种想法是不可思议的,我怎么有那么多民族主义的想法呢?其实一部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引起全人类的共鸣的。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就把主人公和德国军官带回到和平的年代,其实哪个人没有家庭和亲人,也许那个德国军官以前也做过许多灭绝人性的事,但是他在听主人公弹奏的时候,好像心灵得到了净化,他就恢复了人性,放过了主人公。而后,当德国战败时,德国军官在战俘营看见了一个和主人公一样的艺术家,他哀求的求着那人,讲出了他曾救过主人公一命,他那种眼神我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他是多么渴望活下来。那种悲切的眼神是一种人类求生的欲望,甚至是一种生物的本能,让人看了哪有人不能动容,我留下了眼泪。我想要是我曾经做过一些错事,那我也一定想得到原谅,我也相信人是宽容,而那个犹太人主人公也是这样。当他得知那个德国军官在哪里时,他也就立即去,可是为时已晚,战俘已经转移了。其实他这样的行动也表示了犹太民族的宽容和知恩图报。战争中,很多人死去,也有很多人活了下来,军官一丝人性的闪光,就救下了钢琴家的一条命,而其他千千万万死去的人呢?片尾的钢琴曲又一次响起,有生以来头一次,我觉得钢琴曲是那么的忧伤。我也就真切的觉得战争是多么的可怕。这也就体现了欣赏艺术美的一种特殊作用。我们以为艺术美的特殊价值,可以从欣赏者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艺术美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艺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艺术欣赏者的感受能力是成正比的;艺术美在推动社会生活前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在我看的时候相信许多人包括现在的德国人、日本人一定也不想有当时二战时候的景象,而那些现在的新军国主义一定不敢去看这部影片,因为他们一定怕看见战争的结果。艺术美能够征服人心,鼓舞人心,在人们心头燃起为现实理想的生活而斗争的火焰,以达到推动社会生活前进的最后目的。

死亡是一种可怕的事,但主人公一次次逃过了死亡,每一次经历着死亡,他都感觉到绝望,当时他并没有倒下,他是为了他的家人活着,也许是为了一切的一切。他一个个逃脱死亡的同时,雕刻着死亡,给我们一种生需要的希望,给我们勇气面对我们自己所遇到的一些挫折,其实我们遇到的和主人公所遇到的挫折简直是差的太多了。

《海上钢琴师》一部经典的值得看的好电影,怎么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经典名片《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后来就在这艘远洋客轮上成长为钢琴大师,最后又殉船于海底的传奇故事。 《海上钢琴师》在中国观众中的口碑确实非常好,豆瓣评分高达9.2,有93.5%的网友给出4星以上。随便翻看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但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在意大利银丝带奖上,《海上钢琴师》再度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5项大奖。 第二年,它又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配乐和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这些奖项足以表明,《海上钢琴师》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掀起滔天巨浪,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水花。 就影片的立意来看,我并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个从小在船上长大,对音乐具有天赋异禀的“1900”,满足于这艘船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即便这艘船已成为将要被炸毁的废船,即便唯一的好友来劝他离开,他都不愿离开这一方让他感到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单纯、远离尘嚣的心,何况从小在船上长大、在自己的音乐世界找到了自由的“1900”。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斯,终于斯。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留给了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思考。 大家不妨假设一下,如果“1900”最后没有殉船于海底,而是接受了好友的劝告离开了船,走上了岸。那么,“1900”就只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钢琴演奏师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

豆瓣电影Top250之58《海上钢琴师》

- 00 -

一部好的影片经常会让人在体验一种别样人生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启迪。而一部烂片除了浪费了人生的宝贵时间外别无益处,而在浩瀚如海的影视作品中如何甄别片子的好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豆瓣电影排名前250的影片虽然不能说每一部都能称作经典,但如果想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看电影这种娱乐获得最大的收获的话,这个大众推荐的榜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喜欢看电影喜欢思考的朋友们可以跟着叶儿一起来观影打卡,共同体验250种不同的精彩人生!欢迎关注 《豆瓣电影Top250专辑》 。今天叶儿看的影片是豆瓣排名第58的《海上钢琴师》(2020年榜单)。

- 01 -

经典影片和商业影片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业影片看完就忘,回忆起来只是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片段。而经典影片则会在看过若干年后再次忆起,仍旧会有荡气回肠的深刻感悟。《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其在世界影坛上的地位可以媲美《肖申克的救赎》。这两部上世纪就是年代的影片拿到今天来看,仍旧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因为,从古至今,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地进步改变,人性,归根结底是没有改变的。

- 02 -

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带给我们的是对人生永不放弃的希望的话,那《海上钢琴师》则更多的是对于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精彩成功人生的探讨。两部片子放在一起看的话,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肖》片描述的是一个被冤入狱的囚犯如何用几十年的时间和耐心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成功越狱,获得新生的故事。而《海》片则是主人公从一出生就没有离开过一条船上的故事——

这条船,船上的钢琴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不但放弃了下船融入世俗世界获取名利的机会,甚至于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与这条船和他的整个世界同归于尽——

一个是从禁锢中逃出,一个是不肯从禁锢中逃出,俩个故事都同样精彩,都同样带给我们对人生的启迪。

- 03 -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肖申克的救赎》一片的希望的主题更容易让人理解。而《海上钢琴师》则有些晦涩难懂。不少人看完影片之后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主人公1900满腹才华,可以去世俗的世界名利双收,但是最终他却选择了放弃。其实,这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在世界影坛名垂青史的原因所在。我想,如果1900选择了下船,做出了和芸芸大众一样的选择,那么,这部影片就不值得在观后给大家带来深刻的思索和探讨了。

- 04 -

在船上,主人公也遇到了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

在影片最后,主人公提着皮箱,犹豫良久,但是还是没有选择下船时,

说了这样一番话:“这些城市,什么都有,你唯一看不见的是它的尽头。阻止我的脚步的 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 而是我无法看见的东西,在那些无限延伸的城市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根本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得试着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就拿一台钢琴来说,琴键有始有终,你知道它有88个键,没有其他可能。琴键有限,你确实无限的。“

言下之意,在船上,在他的只有88个琴键的钢琴面前,是他能把控的人生。他懂得如何控制这88个琴键去演奏自己精彩的人生,从而他能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人生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 05 -

而影片中,1900简直将咆哮的海洋,摇摆的轮船,精彩的钢琴旋律诠释的如诗如画,美轮美奂。只恨自己学疏才浅,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去表达自己看到主人公和钢琴浑然一体,随着大自然的韵律弹奏着天籁之音的感受。时隔多年,想到这部片子就会想到这一幕,对导演编剧的想象力,演员的精彩表演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所以,对于1900来说,一生生活在一条船上并不象我们普通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禁锢。这是他的世界,他在这世界中游刃有余,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快乐。

- 06 -

而反观我们生活在广博的陆地上的人们。自以为生活在更为精彩,眼花缭乱的世界中,但正因如此,我们许多人迷失在这纷繁复杂,数不清的选择中。随波逐流,反而失去了初心,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反而失去了那份本来并不难获得的快乐。每每想到这一点,就异常的能够体会1900害怕下船,怕从此后失去那份无限快乐的恐惧感。

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获得什么才算是不虚度此生,对得起上帝给赐给我们人类的礼物。房子?车子?票子?名利?很多人的一生都禁锢在这无边无际的欲望当中。你以为你是生活中在广大的世界中,其实你是被禁锢的最多的哪一个。终其一生,被物欲所束缚。终其一生,也不曾体会生命真正的美好和含义。

- 07 -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1900的影子。每个人都有着象他那样一艘船,一架可以弹奏出无限快乐的钢琴。每个人都有着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大,但是自己只有在自己最擅长的这一亩三分地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例如码字的平台有很多,,知乎,币乎,天涯,各种微信公众号等等,但当时一眼看到创作你的创作这样简短又让人心动的宣传,就认准了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日在这里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人生心得,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收获。如果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分散到众多平台当中,肯定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失去自己的初心,从而就会少了许多欢乐。

佳片推荐,欢迎关注 《豆瓣电影Top250专辑》 。

豆瓣9.2高分《海上钢琴师》4k修复经典

时隔二十年,《海上钢琴师》这部经典佳作能够再次在大银幕上映,显然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1900,一个孤独的天才! 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可他却选择当一名“海上钢琴师”,他害怕陆地上的规则与喧嚣,将自己禁锢在海上四处漂泊。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主人公1900对于钢琴的天赋与他离不开的那艘船。

为什么不下船?

他在这艘船上成长、展露天赋、收获关注、遇见爱情、面对失去,他有机会走下船、走上陆地,但他最终选择留在船上,其中的内心选择,令人动容。

钢琴师印度影评豆瓣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