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教学正文

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作者)

admin 钢琴教学 2023-01-26 15:13:47 0

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是什么

1、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家,在纽约首演时,将他的协奏曲昵称为“大象的作品”,将其与它的大小和重量进行了比较。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曾经将演奏“拉桑”的体力劳动描述为“铲十吨煤”,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2、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原作于1913年提交给施密霍夫,因为当时他的同学施密霍夫自杀了。prokofiev在1923年将它从记忆中重新排列,因为原来的乐谱丢失了。

3、李斯特的“西班牙走私者”幻想回旋曲

它制作于1836年,完美地展示了李斯特无拘无束的青春。由于难度很大,俄罗斯钢琴家瓦伦蒂娜将其描述为他演奏过的最难的钢琴作品。

钢琴曲是指用钢琴弹奏的乐曲,有时还配以其它的乐器同时演奏。

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共88个琴键。这两种乐器都因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我们称为古钢琴。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这时的曲子就是最早的钢琴曲。例如巴赫、享德尔和斯卡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

第三钢琴协奏曲有多少人能弹

很多专业的钢琴演奏家都会弹:

优秀公认的钢琴演奏者可以称为钢琴家,钢琴家可以进行独奏,或者与乐队一起协奏,或者在室内乐队中担任一个角色,例如,与小提琴家以及大提琴家组成钢琴三重奏,钢琴家也为独唱或合唱进行伴奏。

职业钢琴家往往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训练的。很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钢琴是作曲的一项基本训练。

钢琴是乐器之王,因此,钢琴家比其它乐器的演奏家有更多的机会举行个人音乐会表演。在一流的演奏家里面,无疑,钢琴家是最多的。

某个钢琴家往往擅长演奏某位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是某一地域作曲家的作品,比如,鲁宾斯坦就擅长演奏肖邦的作品,而布伦德尔就擅长德奥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

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

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跨度最大是多少?专业级钢琴家要多久才能弹下来?

最大跨度是12度,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协堪称最难的协奏曲,对音乐、技术、思路、想法以及安排,前后逻辑都是最高的考验,即便是专业人士如果从零开始摸这个曲子的话,起码也要一两个月,起码起码。

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曼尼诺夫 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

生平

1873年4月1日,拉赫曼尼诺夫诞生于俄国的Semyonovo,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馀钢琴演奏家,其母充当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曼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曼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曼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Nikolai 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艰苦的训练,令拉赫曼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892年,拉赫曼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曼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暸解,由於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於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曼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曼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他的治疗师,他更亲自於首演中担任钢琴独奏。该次演出为大众所接纳,令《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拉赫曼尼诺夫除作曲外,亦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於1904年担任Bolshoi Theatre的指挥。在俄国,他被誉为最杰出的歌剧指挥。1906年,由於俄国政治上的动汤,拉赫曼尼诺夫举家离开俄国暂居意大利,后来再迁往德国德累斯顿,期间他编写著名的《第二交响乐》,并於欧洲多国巡回指挥。

1909年,拉赫曼尼诺夫第一次往美国表演,他为表演更编写了被誉为最困难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令他在美国大受欢迎。回到俄国后,拉赫曼尼诺夫担任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的指挥,成为当地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1914年,俄国政治十分动汤,不少剧院为免受暴民破坏而关闭,最初拉赫曼尼诺夫并无离开祖国之意,但由於他出身富裕家庭,由曾是地主,拉赫曼尼诺夫开始意识到周围的危险。1917年,拉赫曼尼诺夫获邀到瑞典演出,他乘此良机举家离开俄国,最终於1918年移居美国。为谋生计,拉赫曼尼诺夫开始其钢琴演奏生涯,在他人生馀下的廿多年里,於美国及欧洲各地演奏,但却再无踏足祖国的机会。

1931年,拉赫曼尼诺夫於瑞士卢梭湖边置业,按照旧居模样布置,并编写了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帕格尼尼狂想曲》。

拉赫曼尼诺夫曾经说过:「我感到我工作时比闲散时更强,所以我祈求上帝让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帝应允了他的祈祷,七十岁时,拉赫曼尼诺夫仍不停四处演出,直至於1943年2月才因身体不适被逼停止下来,然而不久却诊断出患了癌症。同年3月,拉赫曼尼诺夫病情恶化致无法进食,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状态。一群音乐家联名以电报预祝他的七十岁大寿,可惜他却无缘庆祝自己的诞辰,最终於1943年3月28日辞世。

在拉赫曼尼诺夫离开俄国前,曾编写弥撒曲Vesper Mass,这亦是他为自己丧礼编写的作品,当中一句歌词(英译版本)如下:

"Lord, now lettest Thou Thy servant depart in peace."「主,现在就让你的仆人在平安中离去。」

逸事

拉赫曼尼诺夫的双手,左手能轻易按跨十二度的琴键。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曼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曼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拉赫曼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Marfan Syndrome]肢端肥大症]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徵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拉赫曼尼诺夫曾居於其师Zverev的寓所内,由於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曼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夥。

拉赫曼尼诺夫於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Zverev亦是评审委员之一。Zverev於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曼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曼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拉赫曼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Dr. Nikolai 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曼尼诺夫每次均需坐於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曼尼诺夫最终於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曼尼诺夫於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於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拉赫曼尼诺夫喜欢於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曼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重要作品

拉赫曼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狂想曲》中一段行板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

钢琴独奏方面,最著名的莫过於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拉赫曼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哈的前奏曲、Rimsky-Korsakov的Flight of the Bumble-bee、Kreisler的Liebesleid及Liebesfreud等。

拉赫曼尼诺夫曾编写三首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对拉赫曼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被才发现收藏於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於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曼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拉赫曼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Isle of the Dead、The Rock、Symphonic Dances等。

拉赫曼尼诺夫亦有编写声乐及合唱作品,包括有弥撒曲Vesper Mass、The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及The Bells。短歌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拉赫曼尼诺夫的家庭

1902年,在亲友的反对下,拉赫曼尼诺夫于表妹娜塔莉亚·萨提结婚。此后的拉赫曼你诺夫便在莫斯科当地从事创作,演奏事业。1907年,同是毕克林的一幅画《死之岛》燃起了他创作同名曲的念头。视觉的冲击在拉赫曼尼诺夫的作品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列如1893年的《描画幻想曲》即分别在1911,1917年创作的三首钢琴曲《描画练习曲》。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什么意思?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前苏联)作曲的。

C大调是指乐曲以C(唱名do)为主音,结束音为C(do),在和弦上表现为开头、结束都使用C和弦(主和弦)。C为音名(C体现音高);大调的旋律往往明朗、雄壮。钢琴协奏曲是指由钢琴和乐队协作演奏的乐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