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教学正文

天才钢琴演奏家的历程(自学成才的钢琴大师)

admin 钢琴教学 2023-01-15 19:29:24 0

贝多芬的个人简介及音乐历程,快!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贝多芬全部资料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 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写的是海上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可惜!钢琴天才沈文裕:曾与郎朗齐名,为什么最后前途尽毁?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度,如果父母的爱超过了这个度,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这样一个人,他的钢琴天赋可以与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还有李云迪比肩,上天给了他钢琴天赋的翅膀,但是他的翅膀却被父母不正确的爱硬生生折断,他就是曾经的钢琴天才——沈文裕。

拥有钢琴天赋,父母对其进行着重培养

沈文裕,在1986年10月13日出生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肖元生沉溺于炒股,想要通过炒股大赚一笔却并不如意,父亲整天在家里抱怨没有钱花,也不怎么在乎对沈文裕的教育。一次偶然的机会,肖元生发现沈文裕对钢琴感兴趣,一看到钢琴的沈文裕就会两眼放光,一向喜欢赌一把的他便把赌注放在了儿子沈文裕身上,他要培养儿子,将他培养成一个钢琴大师,然后让他给自己赚钱。

钢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很贵的,肖元生东拼西凑的借钱给沈文裕买了一架钢琴,还想尽办法找了万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川音乐家协会的理事刘建平给沈文裕当老师,给他上课,就这样,年仅6岁的沈文裕便开始了他的钢琴生涯。

肖元生赌对了,沈文裕确实很有钢琴天赋,这种天赋甚至可以与郎朗以及李云迪比肩,沈文裕可谓是钢琴界的天才了,不到7岁的时候,他便考过了钢琴6级,他的钢琴天赋也得到了老师刘建平的认可。刘建平认为沈文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钢琴天才,便把他推荐给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郑大昕教授,让他跟随着郑大昕教授学习钢琴,名师出高徒,加上沈文裕超强的钢琴天赋,他的弹钢琴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

举办独奏音乐会,和朗朗、李云迪一起被称为是中国钢琴三剑客

在沈文裕9岁的那年,他就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在这场演奏会上,他演奏了很多国外大师的作品,他的钢琴天赋也开始为人熟知,成为了人尽皆知的钢琴天才,获得了诸多钢琴大师的青睐,后来他又在很多大学进行了钢琴独奏音乐会。

在2001年,年仅12岁的沈文裕进入了德国的汉诺威大学,我国著名的钢琴大师李云迪就在这所学校里面学习,两人成为了校友,沈文裕的老师是被誉为德国钢琴界教父的卡沫林教授,能成为卡沫林教授的学生,可是至高无上荣耀。

沈文裕也不负众望,他很努力,也很认真,他的弹奏水平越来越高,在他18岁那年,他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名,这次比赛的评委对于沈文裕演奏的钢琴曲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获得如此高成就的沈文裕得到了诸多的夸赞,欧洲乐坛将他和郎朗、李云迪一起评为是中国钢琴三剑客,他们三人都拥有超强的钢琴天赋,但是后来的沈文裕却没有像朗朗、李云迪一样成为真正的钢琴大师,他在中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母亲的溺爱——成为巨婴,除了弹琴以外生活不能自理

沈文裕从小就是钢琴天才,是父母的骄傲,无论走在哪里都是耀眼的星辰,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习的弹钢琴,他的母亲辞掉了工作,专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沈文裕的穿衣吃饭母亲都一手包办,所以沈文裕并不知道什么叫作独立,就算是他出国留学,母亲都要求跟着他,照顾他的生活。

母亲的溺爱让沈文裕长成了一个巨婴,除了弹钢琴以外,他什么都不会做,在他长大之后,他的母亲仍旧坚持着照顾他,不让他做任何事情,就算是他的演奏会,母亲都会跟随着,给他安排好一切,无微不至的照顾他。

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情窦初开,沈文裕也不例外,他喜欢上了一个小姑娘,他的父母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会影响他弹钢琴,强烈反对他们在一起,在父母的逼迫之下,沈文裕和这个女孩子分手了。

第一次恋爱失败给沈文裕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加上正值青春期,他开始反感起了父母的控制欲,他也因此和父母产生了矛盾。

在他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了让他一个人出门去外地,一个巨婴怎么可能突然独立起来呢,他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坐车就座过了站,错过了演出,他的独立也就宣告着失败。骨子里的乖巧加上这次的失败让他接受了父母对他的管控,他再也没有要求过要独立,对于父母的管控,他也慢慢没有了意见,全盘接受了父母的安排。

父亲的管控——断送了大好的前途

沈文裕在德国发展得很好,他的老师也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位著名的钢琴大师,在欧洲这样的地方,有许多的钢琴大师,沈文裕年纪小,虽然很有弹钢琴的天赋,但他终究还是差点儿什么,所以在欧洲的他表演拿不到很高的工资。

肖元生看着被称为钢琴天才的儿子只能拿到这么一点儿工资,非常心急,他培养沈文裕弹钢琴就是一种投资,需要获得收益,而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收益了。

他看着国内的钢琴大师一次表演可以拿到很高的出场费,非常羡慕,认为沈文裕和这些大师都不相上下,如果回国表演,一定会拿到很高的出场费,于是他便要求沈文裕回国。

沈文裕的老师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劝他不要回国,回国他就可能前功尽弃了,沈文裕也不想回国,肖元生便开始以自杀相逼,没有办法的沈文裕只能选择妥协,告别了老师,回到了中国发展,也就是这次回国,断送了他的大好前途。

风评被父亲全部破坏,在国内无人问津

回国之后的沈文裕在父亲的安排下在一家与世隔绝的地下室里练钢琴,他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和别人交流,只能不停地弹琴。在父亲的安排下,他找到了一家经纪公司,接到了几场表演,但是他的薪资并不如朗朗,肖元生因此很生气,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很优秀,所以他决定让沈文裕和这家公司解约,由他的母亲担任经纪人。

他的母亲是圈外人,什么都不懂,联系活动的时候非常高傲,很快就得罪了很多人,错过了很多的表演机会,甚至差点被封杀。他的父亲仍旧非常骄傲,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天才,值得这一切,肖元生的这种行为很快就将沈文裕的名声毁得一塌糊涂,他没有粉丝,也没有人愿意找他演出。

他只能在微博上发一些弹钢琴的视频,因为他每天的生活中只有钢琴,物极必反,他的弹琴能力也是越来越差,有时候一个视频需要录很多遍才能成功,而这些视频在微博也是无人问津,评论都没有几条。

沈文裕拥有弹钢琴的天赋,但是他的天赋翅膀硬生生的被父母不正确的爱折断了,他的父母毁掉了他的前程,也毁掉了他,他没有自理能力,适应不了社会,除了会弹钢琴以外,他就是一个废物。

结语:

父母可以爱孩子,但是爱要有一个度,不能溺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在社会上独当一面,沈文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汲取这个教训,学会真正的爱孩子。

吴牧野的成长历程

1992年,六岁在海南海口市少儿钢琴比赛获金奖。

1994年,八岁半获香港钢琴公开赛五级组第一名。

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钢琴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全额奖学金并被保送升入附中,师从于钟慧教授和周广仁教授。

1997年4月被选为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参加中国文化部代表团,出访欧洲五国的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各届人士的好评,并获得文化部嘉奖。

1997年11月参加在中国深圳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专业艺术院校双钢琴比赛,获得少年组第一名。

1998年9月,在北京获得全国“星海杯”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专业组第一名。

1998年10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推荐为“中国杰出音乐少年”专题介绍。并在北京音乐厅录制了《天才钢琴少年专辑》DVD专场钢琴独奏会。

1999年6月在德国,参加国际“Seile”钢琴比赛,获得少年组第二名。

1999年,在德国举行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获得德国资深教育家协会颁发的“特殊人才”奖

2000年被(小音乐家)杂志采编为封面少年。并刊登著名音乐评论家赵士民专访文章。

2000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付成贤奖学金”一等奖。

2000年6月赴法国巴黎,同年10月获得中法“咪多”杯钢琴比赛最高级别的第一名。

2001年1月,在巴黎,获法国“Mido”杯钢琴比赛最高级别金奖。

2001年2月,第一名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 钢琴专业,师从钢琴史上最伟大钢琴家Franz Liszt 的直系血脉传人、法国钢琴正统学派大师Jacques Rouvier 学习和深造。

2003年,意大利“布索尼”钢琴比赛获大奖及最佳乐队奖,最佳观众奖。

2004年,在巴黎,玛格丽特-隆钢琴比赛 获大奖,最佳观众奖,及比赛主要赞助方法国官方银行巴黎银行颁发的唯一奖项“特殊最佳完美奖”。

2005年1月,获得Yamaha欧洲年青艺术家特别奖学金及荣誉证书。

2005年2月,在法国Pontoise国际钢琴比赛,获得全部奖项。(金奖、最佳乐队协奏曲奖、最佳观众奖和最佳古典音乐杂志奖并录制发行CD奖。获得“金手指”称号。)

2005年,以学院评委会全体一致通过的最佳成绩,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唯一的“全面人才最佳优秀文凭”毕业。

2005年9月,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深造室内乐专业。

2005年,获法国“音乐的胜利”颁发的“欧洲优秀青年艺术家”大奖。

2006年1月底,法国国家广播电台音乐台录制了吴牧野钢琴专场,向全法播放,并现场采访,宣传吴牧野的演奏风格和成长经历。

2006年2月,法国著名的古典月刊Classica,刊登了一篇题名为“Doigts d'or”(金手指)的文章.专门采访和介绍了吴牧野的成长经历和演奏风格。同时又推出吴牧野演奏的CD,这在法国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2年11月,荣获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天才钢琴演奏家的历程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