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简谱正文

学猫叫钢琴谱子简谱(学猫叫钢琴谱简单版)

admin 钢琴简谱 2023-03-31 02:33:39 0

第三讲:“迁徙与清洗”

正如小豆(本系文章第二章虚拟主角)因“痛”失爱子而引发了一系列对于未知领域的思考和探索一样,其它处于地球不同位置的智人先祖们,同样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伟大的“人类”革命——认知革命(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著作《人类简史》,中信出版社2014)。

当然,这种冠名只是我们现代人类赋予的,20万年前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他们不知道人为什么会死;不知道人“死”了以后又去了哪里;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哭;不知道人哭的时候从眼睛里情不自禁流出来的液体是什么;有太多的未知正等待着他们去发现。而庆幸的是,不论是基于偶然还是必然,先祖们已经在朝着这个认知的路上开始前进了。

前进的方向并不是单一的,在此笔者想分两个方向来谈:第一,地理位置的认知;第二,心理层面的认知。前者,关乎世界;后者,关乎自我。正是从这里开始,智人开启了世界与自我的联系。

据目前已知的考古研究发现,东非的智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后开始了走出非洲的地理大迁徙,这里的“迁徙”,指的是世世代代的迁徙(一代人走一段路,到某个定居点停留几十年,下一代接着走,如此延续)。

那么问题来了,20万年前,除了东非的那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即将走出非洲的智人,那么同时,其它地区是否也有着即将走出当地的人种呢?比如当时的美洲有人吗?澳洲有人吗?亚洲有人吗?欧洲呢?

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解释这样一个概念:在现代生物学中,对于我们当今已知世界的所有生命物种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系统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分类阶元——这种分类法将世界上的所有已知生命体都划分在以下几个阶元中:界、门、纲、目、科、属、种。

学猫叫钢琴谱子简谱(学猫叫钢琴谱简单版)

比如“鹦鹉”,严格意义上它应该是这样来分类的:鹦鹉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鹦形目、鹦鹉科和凤头鹦鹉科、下有82属、358种。也就是说,鹦鹉只是一种普遍概念的统称,在目前已知的自然界,其实有82个不同属、共358种不同的鹦鹉。比如澳大利亚的长尾鹦鹉、原产于非洲的牡丹鹦鹉(俗称爱情鸟)、秘鲁的凯克鹦鹉、印尼的新几内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无花果鹦鹉等。

但无论是鹦鹉、燕子、杜鹃、啄木鸟还是百灵鸟,它们有一个更高阶元的统称,就是鸟。

即便统称为鸟,但鹦鹉和雀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存在生殖隔离(指自然条件下二者不交配、或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具备可育性的后代)的。比如雄性牡丹鹦鹉和雌性牡丹鹦鹉就可以交配并产下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以此繁衍生息。但雄性牡丹鹦鹉不能与雌性山麻雀交配,或者说即使交配并生下后代,但是这个后代也不具备可育性,由此该杂交物种在生理上会中断繁衍进程。这就是生殖隔离。

纷繁如此,笔者主要想从生物学的角度来阐述,鸟类在当今世界中既然能有如此多不同的属、种;

那么人呢?

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可能有人会说,那非洲的黑人是一种、欧洲的白人是一种、亚洲的黄种人是一种;但我们都知道,不论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只要国家政策允许,这三者互相之间都可以通婚,并生出具备可育性的后代,我们称之为混血儿;这个混血儿还可以继续繁育具备可育性的后代。所以,黑人、白人和黄种人还是同一个人种。

那么,为什么当今世界上其它的动物都有不同的种类、怎么人就只有一种呢?

我们把时间再往前倒回到20万年前,那个时候的地球,不同的地区其实生活着不同的人种,本文目前只谈论到了其中的一种——智人。而与此同时,生活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其他人种,同样在各自的地区繁衍生息,欣欣向荣。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印尼的弗洛里斯人、更早的甚至有180万年前生活在肯尼亚的鲁道夫人、还有在西伯利亚某洞穴发现的直到距今3万年前还与我们祖先智人共同生活的神秘人种丹尼索瓦人。

也就是说,至少在3万年前,地球上不仅有智人这个人种,还有其它不同的人种,这种不同不仅只是肤色、文化、身高、习俗的不同,而是生物学上人种的差异!

现在,这些人去哪儿了呢?

灭绝了!对,所有的,统统都灭绝了。

学猫叫钢琴谱子简谱(学猫叫钢琴谱简单版)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就是:“种族清洗”。

谁清谁?

很明显,谁活了下来,就是谁清的。

也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智人。

而且,我们不仅将这些不同种的人全部清洗,甚至随着地理位置的迁徙,我们将不同地区的其它动物也进行了大面积的“清洗”。

自从20万年前东非的智人开始走出非洲,随之而来的就是所到之处的大清洗运动。曾有不同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做过如下详细分析:

四万五千年前,智人登陆澳大利亚,24种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动物灭绝了23种,只剩一种,就是袋鼠。

(双门齿兽·多发现于澳洲·已灭绝)

一万两千年前,智人通过阿拉斯加走向美洲,随之而来的是,美洲生物以属为单位灭绝。北美47个属里灭绝了34个属,南美60个属里灭绝了50个属。

(左一·古巨蜥·多发现于澳洲·已灭绝)

伴随着这种长距离的迁徙与大面积的清洗,智人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走在前进的路上,不曾止步。出非洲;经欧洲;转中东;到东亚;南下澳大利亚;北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最终到达美洲。带去了屠杀,也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环境,由此,智人已几乎遍布全球,逐渐走向大自然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整个自然界的霸主,延续至今。

至于前文所说的尼安德特人、弗洛里斯人、鲁道夫人、丹尼索瓦人等,在与迁徙途中的智人初次相遇时,到底是战争还是联姻,如今已不得而知,但我们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前者所述人种如今全都已灭绝。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像密林中的鸟,既能听到雀鸟的“吱吱喳喳”、也能听到啄木鸟的“咚咚咚”;既能听到乌鸦的低吟,也能听到杜鹃鸟的“布谷布谷”。

我们无法同样坐在音乐厅聆听来自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天籁,也无法被邀请到印尼的弗洛里斯人家里与其合奏一曲。我们所听到的,只是智人的音乐而已。

但目前就谈及音乐还尚早;我们还不知道先祖智人(以后统称为“人”)的音乐到底从何缘起,又是如何得到发展;是人创造了音乐吗?还是音乐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人只不过是发现了它的存在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了而已?人和音乐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神秘联系?当智人为了生存扩张迁徙到地球各处,同时经历过认知革命后,在自我意识上,又有着何种微妙的渐变或突变?这种渐变或突变对于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何种影响?尤其是当智人形成聚落、建立村庄、城市、进入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乃至如今信息时代,音乐在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之路中,呈现的又到底是怎样的壮阔史诗?

笔者注:本文所述及关于人种的结论观点全都是摘自各个学者所著文献,我所有必要在此申明的是,以上引申的几乎所有结论都只是目前学术界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基本公认的结果,但不代表就一定符合客观事实,不代表绝对正确。毕竟史实的推断受限因素太多,只能说我们可以把这些结论当做目前相对最符合逻辑、相对最符合已有证据链的合理解释,切勿当做绝对真理。举个例子:到底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人种,还是属于同一人种、只是不同亚种的关系,在学术界尚存很多争议,各方各执一词,各有其理。但对于笔者而言,这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笔者不是想真实的研究人类进化史——笔者也自知没有那个资质和能力——而只是借由人类进化的脉络,来窥探音乐起源、发展的线索,以及人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到底是不是同种,对于音乐来说,又何足道哉。

参考文献:

《人类的兴起:人类进化概论》,皮尔比姆.科学出版社.1983

《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的比较》,张诗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人类进化论》,张资平.商务印书馆.1930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吴汝康.《人类学学报》-1995-维普

《人类进化简史》,伯纳德·伍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物种起源》,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钱逊译.重庆出版社-2009-12-01

《人类的进化之路》,杰米.《科学大观园》-2010-万方

《人类进化史诗》,法国第三电视台,2003

《进化心理学视野下的音乐起源探析》,丁道群,芦球.《心理研究》-2010.06

《人的音乐性》,李秀明.《艺术研究》-2013.04

《浅谈人自身的音乐特性——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之启示》,唐秋凤.《艺术教育》-2016.06

《人的音乐性与人性关系之管窥》,杨国强.《现代妇女》(下旬).2013.02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4

《音乐直系演化与多系演化的思考》,管建华.《中国音乐学》(季刊)-1989年第4期

《音乐起源论》,[德]S·F·兰德欧、蒲亨建译.《西安音乐学学报》-1990-07-02

《史前音乐起源之我见》,袁宏平.《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8-07-01

《律制感研究》,李媛.《中国音乐》-2012-10-18

《论音乐的起源》,黄玮;黄瑾.《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30

作者简介

傅章苒

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员,青年笛箫埙演奏家,草子乐社创始人,上海草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原创音乐践行者。现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朝阳未来学校音乐教师,首都师大特聘教师。

先后师从宋克宾老师,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副教授康涛老师,笛箫大师博士生导师张维良教授,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陈悦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方晓阳教授。

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几十个城市,并曾先后赴香港、韩国、德国、爱尔兰、克罗地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交流。

2014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活跃舞台之余,也探索学习音乐的创作。先后有《空暝三响》第一乐章“魅之舞”、《江湖》、《枯树下的魂》、《醉花灯》、《惊蛰——弦四》、《律动与美》、《风林诗语》等作品诞生,扬琴三重奏《四季与风》于2016年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首演成功,获得专家好评。

编辑:Glady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创声明

公众号转载需经本号授权

公众号内所有原创作品均归作者所有

原创不易,还望理解。

探索民族音乐Easy Listening与New Age风格中更多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坚持以原创为主的核心理念来诠释音乐与情感的美;并浓缩了整个团队的思想精华,于笔尖案头处见精彩文章。探音乐之华美,究思想之饕餮,尽在《草子乐社》。

学猫叫钢琴谱子简谱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