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保养正文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首第二乐章)

admin 钢琴保养 2023-02-18 10:59:21 0

有谁知道贝多芬奏鸣曲第三首的第一乐章(Opus2 Nr.3)的曲式分析吗?

我先分析曲式 介绍在后面 欢迎你联系我

第一乐章 有活力的快板

(Allegro con brio)

C大调 四分之四拍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91小节)

1-13(C大调)主要主题

13-26连接

27-38(g小调)第一副主题

39-46连接

47-60(G大调)第二副主题

61-77连接补充

77-91结尾

2。展开部(92-139)

92-97引入部分

98-109自由转调

110-130(D大调)中心部分

130-139返回部分

3。再现部(140-218)

140-147(C大调)主要主题

148-161连接

162-218(c小调-C大调)副主题

219-258尾声

这首奏鸣曲在Op.2的三首乐曲中规模最大、技巧也最华丽,充分把当时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出来,自始自终充满了愉快的欢乐,它显露了贝多芬创作上非常大的进步。

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钢琴音乐的造诣,在演奏技术、作曲技巧、内在精神面貌日积月累,提高了同时代人作曲家的风格,在这首奏鸣曲中一展风采,为我们提供了贝多芬钢琴艺术一条明确发展的线条。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里有意采用的许多克列门蒂的技巧手法,如双音、短琶音组成的经过句等等,在技巧性的华彩部分引入了音乐的进行,创造了鲜明而独特的风格,这在贝多芬其他奏鸣曲中是少见的

这首奏鸣曲的性质是朝气蓬勃的、刚毅的、严峻的,几乎没有抒情温柔成分,辉煌的托卡他因素卓越的体现了其艺术构思的精神。全曲虽然转用了旧作的几个主题,但由其组成的艺术构思却是庞大的。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规模也变大,副主题明显的由两个曲思构成,主题的展开部明确。第二乐章是Op.2三首奏鸣曲中最富有诗意的一首,其风格和诗情味使音乐向绘画性、诗性提升。第三乐章的诙谐曲提高了诙谐的性格。第四乐章的回旋曲规模也变大,并第一次在奏鸣曲乐章中取用6/8拍子的节奏。贝多芬在此曲中极其自由的使用了大胆的写作手法,使钢琴的表现力扩大化了,也使贝多芬大师的风范猛增,充分叙述出这时期贝多芬的力量、内在的精神表现。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以C大调写作的除此曲外,只有Op.53《(华尔斯坦)奏鸣曲》了。这两首奏鸣曲的曲思非常相似,可以说,这首奏鸣曲是1795年贝多芬最为雄心勃勃、勇猛精进的姿态,音乐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氛,听不出有丝毫能阻碍他的暗淡命运的声息。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首奏鸣曲暗示了走向“华尔斯坦”方向的前驱征兆,他以有机性的统一,充分展示出贝多芬伟大的模样,展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宏伟气势

贝多芬第三奏鸣曲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世界音乐作品中的瑰宝。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原来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一词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下来。《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他的深刻、巨大的乐思和雄伟的形式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现出来。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 “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贝多芬曾这样解释它的内容:“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这是告诉我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创造的音乐形象与莎士比亚的创作中诗意的、悲剧的形象有相同的地方,都非常深刻、强烈地表现了一种使人惊叹不已的勇往直前“超人”的力量。深刻的乐思揭示了伟大的人类悲剧;人生面临着迢迢的苦难之路;人生充满了矛盾和不停的探索;人生虽然最终是死亡,但这死亡不同于生物的自生自灭。人在肯定生活的同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搏斗,和自然力搏斗;和包围着、敌对他的力量搏斗……这些都由于死亡而升华了,显示出无比的崇高、悲壮的美!

乐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表现压抑的情绪和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对所谓“命运”的强烈反抗。第二主题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理想的破灭,热情的怒涛和生活的苦难搏斗。这里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中,心灵仍充满活力,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这里用了淳朴的赞歌式主题,三个变奏之后,节奏逐渐活跃,暗示英雄的意志通过沉思又坚强起来,继续向苦难进行顽强的搏斗。第三乐章是1840年夏天写的,贝多芬和他的学生利斯在散步的路上,口中一直哼着一个曲调。他说:“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鸣曲的最后快板乐章的主题。”走进屋后,贝多芬连帽子也来不及脱,就奔向钢琴弹奏这个崭新的乐章达一小时以上。最后他对利斯说:“今天我不能给你上课了,我还需要工作。”具有超凡脱俗气质的《热情奏鸣曲》最后乐章就这诞生出来了。这里显示了沸腾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的气势,号角般的引子,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和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虽然以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请问一下关於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背景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创作背景是在贝多芬面临耳聋不断加剧的折磨下创作的,当时的欧洲也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

悲怆奏鸣曲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音乐声中告诉人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

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扩展资料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鉴赏:

第三乐章属于回旋奏鸣曲式,快板,c小调,2/2拍子。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

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

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

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又叫什么奏鸣曲

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

比起那些人们熟知的标题作品(〈月光〉〈暴风雨〉〈悲怆〉)之类,他的这些作品其实更有深度。

几乎所有的音乐专家都在强调贝多芬的英雄性,人们也就在“专家”的解说下仰望着“英雄”,仰望着英雄怎样“扼住命运的喉咙”,而后发现跟贝多芬比起来自己渺小地只能掐一掐自己细嫩的脖子。在这样的引导下,人们与贝多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英雄的时代,如果一个艺术家还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出来向他愚昧的同类揭示永恒真理的话,他的艺术一定会是失败的,甚至他的一生也是。所以在无比现实浮躁的人民耳旁叫嚷“贝多芬就是英雄的力量”这类实话只会惹人厌烦,以至于人们读出“Beethoven”这就意味着澎湃的气势和雄伟的力量,确实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与他怒发冲冠一脸凶狠的形象吻合,可太多人只看到了他的这一面,在这样一个所有价值都在动摇的时代,太多人理所当然地对贝多芬敬而远之,渐渐的,我们遗失了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瑰宝。在遭遇挫折时,贝多芬给你永不屈服的勇气;在需要宁静沉思时,贝多芬给你最温暖柔和的篇章;在精神空虚时,贝多芬会把你的思想引向宇宙那般遥阔的视野,领会超脱个人狭隘情感之外的天地人和。可惜人们往往忽视了贝多芬的柔和篇章与深远哲思。我在此拿出他的

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 No.3来说说这位巨人温和柔情的一面。下一篇文章再拿交响史上的颠峰之作《第九交响曲》细说更重要的深远哲思。

前三首(Op2)奏鸣曲明显还带着些许海顿、莫扎特的传统,然而从这第三首开始,贝多芬革命般的独创性被释放得淋漓尽致。

第一乐章开头的几小节没有给人惊喜,依旧是莫扎特似的跃动。不过紧随其后的左手三连音过渡和突然响起的C大调三和弦急速狂奔让人顿时耳目一新,恰似一个阳光男孩。这只是不足挂齿的小试牛刀,最美丽的就在它后面显现:情绪出人意料地转为醉人的缠绵,轻柔的小三和弦就这样被闲庭信步一般诉说出来,那妙不可言的感觉只有听者才体会得到,宛如一个欲拒还迎的羞涩少女。遗憾的是美妙的幸福感只持续了两句便又转为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与重音,在一次次的变奏发展中两个主题形象——男孩和女孩就这样无休止似的追逐缠绵,一直厮闹到完全终止的主三和弦出现,一切归于平静。

第二乐章的Adagio会令你感到不耐烦吗?如果是的话,那我奉劝你以后不要再来看我写的音乐文字,因为你实在没有能装进音乐的耳朵。乐章开始十几秒的安静诉说你若感到些许乏味的话,那对一个普通人很正常。可接下来音乐进入了e小调,缓慢均匀的分解和弦是在为旋律伴奏,更是在悄悄倾诉着自身的哀怨。在这哀怨气愤的感染下,在开始仅是低吟叹息的忧伤旋律线渐渐也不再克制地提高了声响,用暧昧的和声衬托着这宣泄一般的哀诗。慢慢的,不经意间,音乐从忧郁的e 小调转到平静如水的E大调,又一次唱起了乐章开始时那支淡淡感伤的歌调,一切又归于平淡,直到最后的死寂.....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首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