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入门正文

海上钢琴师读书笔记?从船头到船尾,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怎么评价《海上钢琴师》里去生命的尽头寻找尽头?

admin 钢琴入门 2023-05-27 14:05:40 0

本文目录

  1. 从船头到船尾,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怎么评价《海上钢琴师》里去生命的尽头寻找尽头?
  2. 刚看完《海上钢琴师》,你若是1900,你会选择下船吗?
  3. 海上钢琴师想告诉大家什么道理?
  4.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5.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最后为什么不换一艘船继续漂泊?

从船头到船尾,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怎么评价《海上钢琴师》里去生命的尽头寻找尽头?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海上钢琴师的生命轨迹在沉没的船上画上了句号,他的天赋才华也跟着一起埋葬在了大海。宁可与枯燥的生活为伴,也不愿意涉足更多的灯红酒绿,这是一种修道主义式的勇敢抉择。1900已经把那艘他生活的大船当成了他自己的修道院,他的生命维度并不受空间的限制,他的灵魂并不以陆地为港湾,船虽漂泊大海,但他却视之为稳妥的归宿。

人们可能会为他扼腕叹息,可能会认为一个没有在陆地上生活过的人是一种缺憾。但是,哪一块陆地不是漂泊的船呢?他的船上来来往往的过客已经把陆地上的风景全部缩影在船上了。他最后与他的船一起结束了在世的宿命,陆地上的人最后也要与自己脚下的土同眠,意义毫无二致。让人们感觉遗憾和叹息的其实是自己心灵深处那对生命的眷恋和不舍,在没有寻得灵魂憩息的真正港湾之前,每个人都是抱憾终生的。

一部影片之所以能搅动人的灵魂,就是因为影片的内容与人灵魂深处的渴望产生了共鸣。葬身大海和入土长眠本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那只不过是对必朽坏的身体的安排,物质的身体最终化为各种元素重归万物。如果大海或者陆地就是人最终的归宿,那么就没有人能评判出葬身哪里才算优越。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1900也是懦弱的,他没有勇气面对另一种环境的生活,宁可与船同归于尽。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写照,就像哲学家的山洞比喻一样,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狭隘的黑暗处境,即使有光明和自由的召唤。习惯了死的处境,就不再向往生的美景了,这才是人类最大的遗憾。

人若漂泊,脚下都是船。灵魂有家,处处都是岸。

刚看完《海上钢琴师》,你若是1900,你会选择下船吗?

时代不一样了,要是放到那个时候就像一个刚出生就在监狱里的孩子一样,当你下了船一切都是陌生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与这个社会一点点一滴滴都没办法融合那要怎么生活呢,比一个坐了二三十年的牢的人还要可怕,一切的认知都是在船上的,下了船怎么生活怎么生存,还有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船给的,有种船在人在的意思吧。

海上钢琴师想告诉大家什么道理?

我觉得《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意思是,纯真和随意。说到纯真,一个人,一生,一架电子琴。1900从宝宝时就在船里,还可以说他一出生就在船里,直至这艘船淹没他都没有离开,而他在船里只做一件事,那便是弹琴。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看了有三遍。第一遍是在2008年刚上大学时候,当时看完我也有着和大多数人有着同样的的困惑:为什么男主角1900宁愿死也不愿下船?后来大学快毕业时候又看了一遍,似乎能理解一些1900的选择;时隔一段时间后,又看了第三遍,对1900不愿下船的选择,算是有一些感悟吧。

其一,对家乡——邮轮的依恋,这是他的全世界。

海上钢琴师读书笔记?从船头到船尾,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怎么评价《海上钢琴师》里去生命的尽头寻找尽头?

1900生于船、长于船。1900的一切都来自于这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邮轮,亲人、朋友、享誉航线钢琴才华,甚至朦胧闪现的初恋。与其说1900不愿逃离舒适圈,倒不如说1900对赋予他一切的家乡充满了依恋。在电影中,仅有一次际遇让1900几乎走下船,就是1900在弹琴时透过船舷小窗看到的那位佳人(插播一句题外话:此时1900创作的这首PlayingLove曾经陪伴了我许多个失眠的夜晚),一面之缘让1900下定决心走下船。当所有人注视着期待见证这一幕时,拎着行李的1900突然停在船梯,电影里几秒钟的停顿,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然而1900一句话未说便转身,至此再也没有讲过下船的话。或许,他在想,万一将来这位姑娘来船上找他呢?弗吉尼亚号就是1900的全世界,甚至承载了对未来的全部期望。

其二,中庸的生活太无聊,生如夏花一般极致的人生才最动人。

船下的世界,不就是我们每日奔波其中的碌碌风尘么?这个世界,我们都无比熟悉,甚至都熟悉到没有机会去审视它的特点。这个世界,安全、舒适、精彩缤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这个世界却又让绝大多数追求安稳的人碌碌无为、浑噩度日,最终在一地鸡毛日常琐事中结束这中庸的一生。1900在电影中比较明确的表达过对船下世界的看法:“你看不见世界的尽头,在那个无限延伸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而钢琴的琴键是有限的,我可以掌控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对1900来说,他不喜欢对面无法掌控的事物。船下形形色色的事物,纷杂而又充满变数,让普通人都裹挟其中,不得脱身。这大概也是1900的通透精明之处吧。至于最后宁愿和弗吉尼亚号一同沉入海底也不愿下船的选择,我的理解是,已经生如夏花一般绚烂了,无需重新去过一遍平庸的生活。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创作的思特里克兰德同样是无比的偏执,宁愿死也不愿回到满地“六便士”的世界,思特里克兰德和1900大概是同一类人,此心安处是归处。

写在最后,人的一生有很多种活法,可以追求安静内敛的出世,也可以不知疲倦的积极入世。无论哪种,只要做到了极致,大概都能很投入且酣畅淋漓的享受人生乐趣。而大多数人们,却选择了无趣的二者之间。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最后为什么不换一艘船继续漂泊?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从小在船上生活,你想不通的大概是觉得海上钢琴师离不开海就行。

其实不然,主人公从小在海上生活,船就是他的家,船员就是他的家人,当整个家没了,家人走了,他的生活支撑也就没了。

海上钢琴师读书笔记?从船头到船尾大船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怎么评价《海上钢琴师》里去生命的尽头寻找尽头?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