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入门正文

天才儿童弹钢琴(天才小孩弹钢琴)

admin 钢琴入门 2023-05-04 12:18:44 0

天才钢琴演奏家是谁?

沈文裕

开放分类: 音乐、人物、名人、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

前不久,一个捷报自美国洛杉矶传出:沈文裕,一个年仅18岁的中国小伙子,凭借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一举摘下了蜚声世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并获得在美国音乐殿堂卡耐基音乐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的殊荣。中国目前能在卡耐基音乐大厅表演的钢琴家只有殷承宗和郎郎,沈文裕是第三位获此殊誉者。

9岁小男孩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沈文裕1986年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位邮递员,母亲是家庭妇女。

1991年5月的一天晚上,母亲安排文裕睡下后,开始看录像片《楚留香传奇》。第二天下午,5岁的沈文裕却用一根指头在母亲花20元钱为他买的玩具钢琴上将《楚留香传奇》的主旋律连贯性地弹了出来。文裕的父亲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儿子是不是对音乐很有天赋?看到儿子喜欢音乐,父亲东挪西借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钢琴教师——万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川音乐家协会理事刘建平给他上课。跟刘老师学习钢琴不到1年,沈文裕第一次参加钢琴考级,便轻松考过了钢琴6级。看到沈文裕悟性这么高,刘建平便把沈文裕举荐给了当时的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郑大昕教授。

7岁师从郑大昕教授后,沈文裕先后弹完了大量世界大师名曲。

1995年10月的一天,9岁的沈文裕突发奇想要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沈文裕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

果然,所有的票都卖完了。11月10日那天晚上,挂着“沈文裕九周岁钢琴独奏音乐会”巨大横幅的四川音乐学院演奏厅里,800个座位座无虚席。沈文裕在音乐会上演出了巴赫的第一法国组曲G大调作品816号、斯卡拉蒂D小调、F小调和E大调四首、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肖邦的B大调夜曲作品32之一等作品,优美的旋律通过他的手指流了出来,在音乐大厅里回旋、流淌,他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岁中国钢琴神童风靡南非

1996年12月5日,正在家里看书的沈文裕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打开门之后,他看到了三张慈祥的脸正朝着他微笑:恩师郑大昕教授、音乐学院的李明珠教授,以及一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外国老太太。

原来这位外国老太太是前来四川音乐学院讲学的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钢琴教育系的艾娜教授,艾娜是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当她听说了音乐神童沈文裕的故事后,就直接上门来访了。

沈文裕高兴地为客人弹奏了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肖邦的《玛祖卡》等曲目,从晚上7时许一直弹到10时,让艾娜听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才学琴5年的孩子,却能将大师名作弹奏得如此得心应手,真是奇迹啊。

艾娜说,数月之后,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亚欣斯基将到南非讲学,如果沈文裕愿去南非听大师讲课的话,她将为他力促此行。

1997年2月3日,沈文裕与李明珠教授一起飞往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艾娜女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2月7日,李明珠带着他去听了世界钢琴大师亚欣斯基的课。亚欣斯基曾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主席,是钢琴大师齐墨尔曼的老师。一个大学生正在亚欣斯基的点拨下弹奏肖邦的《玛祖卡》,也许紧张,这个大学生反复几次都没按亚欣斯基的要求将其弹好。沈文裕大胆地站了起来,对亚欣斯基说自己想尝试一下。

一个小孩有如此勇气,亚欣斯基微笑着同意了。沈文裕上台坐定后,一曲优美的《玛祖卡》便从他的指尖飘了出来,在演奏大厅里回荡,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被其流畅完美的琴声深深地吸引住了。亚欣斯基惊奇地注视着这个中国男孩,演奏完成后,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继而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欣斯基接着又考了沈文裕即兴模仿、即兴创作以及视奏新谱的能力……而后抚摸着沈文裕的手说:“你不光手指弹得好,心中也有音乐啊,你是上帝的宠儿,坚持下去必成世界级钢琴大师!”

一个10岁男孩得到了亚欣斯基的高度赞扬和特别厚爱,这一消息在比勒陀利亚这座酷爱钢琴音乐的城市传开了,南非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为沈文裕做了一期专访。节目播出后,沈文裕在比勒陀利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开普敦大学等地连续举办了8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那段时间,《南非日报》、《比勒陀利亚新闻报》等报刊纷纷以“10岁中国钢琴神童风靡开普敦”、“中国小天才让大师惊奇不已”、“钢琴神童世界级的独奏表演”为标题对沈文裕作了报道;南非的电视台播放了沈文裕的节目,他的传奇经历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要做世界十佳钢琴大师

沈文裕回国后,他一边跟郑大昕教授学习,一边又先后在重庆、沈阳、成都和日本、香港等地演出,他的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赞誉接踵而至。但是,郑大昕告诉他,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级钢琴大师,最好到德国深造。“拉三”是俄罗斯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简称。“拉三”被视为世界钢琴协奏曲之王,乐曲中闪电般快速且连续不断的和弦,稠密而错综复杂的装饰音等使此曲成了一支检验弹奏水平的高难度曲子。“拉三”自诞生后犹如一匹狂暴不羁的野马,很难有人能将之驯服……一个11岁的儿童能弹好“拉三”,简直是天方夜谭,因而爱才的考官们破例给了沈文裕这个中国小学生读大学的机会,他成了著名钢琴教育家、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大学豪尔教授的学生……

2001年4月,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界泰斗的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出任乌克兰一个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期间,向她的好朋友、同任该大赛评委的德国汉诺威戏剧与音乐大学钢琴系主任哥兹特教授提到沈文裕。哥兹特早就知道了沈文裕,他很喜欢这个难得的音乐天才,他当即建议周广仁劝说沈文裕到汉诺威戏剧与音乐大学读书。

在哥兹特教授的帮助下,2001年,沈文裕进入德国汉诺威大学,成了李云迪的校友,师从著名的卡沫林教授。卡沫林是哥兹特的老师,在德国享有极高的声望,被视为德国钢琴界的教父,想成为他的学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001年8月,波兰肖邦协会为了纪念肖邦举行了第56届音乐节,沈文裕和李云迪、陈萨、王羽佳一起有幸被特邀参加音乐会。在音乐节上,四个青年钢琴家都分别举行了独奏音乐会。

2003年6月,经过5个多星期的激烈角逐,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揭晓,在这次比赛中,年龄最小、被破例允许参加比赛的沈文裕凭舒伯特的《D784奏鸣曲》、《梦》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打败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优秀钢琴选手,夺得了比赛的第二名,也成了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2005年6月18日,18岁的沈文裕一举摘下了蜚声世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并赢得了高达3万美元的奖励。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霍尔维茵曾公开说,他听过60多个不同的“拉三”版本,沈文裕的版本是最好的。

沈文裕虽被誉为天才神童,可他自己却并不满足于“神童”和“天才”的称谓,他要做的是世界级的大师,因而在鲜花和光环面前,他比以前更刻苦了

17岁孤独症少年舒海峰苦练钢琴屡获奖,为啥自闭症天才都会弹钢琴?

深圳17岁自闭少年,因为苦练钢琴13年,而且获得过很多次的大奖。这个视频也是在网络上传播之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而根据采访了解,这名少年叫舒海峰,他是深圳比较有名气的一位钢琴演奏者。他在三岁的时候就确诊是有高功能孤独症的,所以也是三级精神残疾。尤其在注意力缺陷和手部神经发育方面,是有障碍的。

他在4岁就开始练钢琴,也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所以在钢琴领域也是取得了很多荣誉。在12岁的时候就通过了钢琴的十级考核,而且在2019年和2020年,都在深圳和珠海举办了他的个人演奏会。舒海峰其实对于自己练琴的一些经历,也进行了回忆,他其实在这些年对于自身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平常会学习文化课,还要完成作业,每天都会坚持练琴。

每天都要练4到6小时,一年365天,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都没有间断过。他也是被评为了新时代好青年,对于舒海峰来说,他非常的喜欢在舞台上和聚光灯下的那种感觉,也对于别人的掌声非常的喜欢。他的这个疾病是需要终身进行干预的,而且几乎是不能治愈的。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自闭症的人,在音乐方面都是非常有天赋的,并且大部分都是会弹钢琴的。

因为有相关的研究发现,很多自闭症的孩子接触了音乐。并且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触动能够接受的话,就能够对于这个病症有所改善。可能是沟通,可能是语言方面,也可能是控制情绪方面。而很多自闭症孩子非常的喜欢钢琴,其实也是因为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刺激的。而且对于很多自闭症孩子语言功能比较差的话,对于音乐干预也是很喜欢和能够接受的。

绵阳4岁自闭症男孩自学钢琴,盲弹曲子准确率接近100%,这是天赋吗?

佐佐在2022年是第1年接触钢琴,但是他却已经跟自闭症牵连了4年。佐佐是来自四川绵阳的,他只有4岁,他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每天陪伴他的只有钢琴和妈妈。而且他的妈妈从他确诊了自闭症开始,就对于人生的这种困难模式被迫开启。她不仅做服装设计、插画商稿、兼职团长等等,也是因为生活的强加,所以她一直都在奔波和转动当中。

因为佐佐这种病,所以她也是佐佐一辈子的一种依靠。她希望佐佐能够靠自己的天赋有未来,虽然这条道路非常的艰难,但是她也觉得儿子是一个天才。佐佐坐在钢琴前几分钟之前听到了一些音符旋律,但是很快就可以把一段完整的曲子给弹奏出来。这个视频被发布到网上之后,很多网友都觉得他是一位有绝对音感的天才。虽然他的妈妈听到这句话感到非常的高兴。

但同时有一些惶恐,因为她想要让大家对于儿子有所理解和了解,他是自闭症患者。其实在小编看来佐佐虽然患了自闭症,但是在音乐方面他也是有一些别人拥有不了的天赋。他和别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在很小的时候不会玩玩具。也不会跟人对视,对很多事情都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在遇到乐器店里的钢琴的时候,都会看着非常的出神,而且他对于音乐的热情是不一样的。

看了电子琴谱,就可以把完整的旋律给弹奏出来。妈妈随便哼的曲子,佐佐也能够记住琴键的位置,把妈妈哼的曲子给弹出来。孩子展现出来的天赋也是被具象化,所以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也是非常好的。但同时他又和其他自闭症患者是一样的,他的生活跟世界是有所隔绝的。其实自闭症的儿童对外界非常的敏感,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感。

《遇见莫扎特》:你不知道的天才琴童养成记

众所周知,练琴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还是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学钢琴。因为作为最好的音乐启蒙乐器,钢琴不仅开发大脑,而且锻炼孩子的自制力。

因此即使不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学习钢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也有家长会犹豫,自己孩子到底适合弹钢琴吗,她能成为出色的钢琴家吗?我们通过《遇见莫扎特》这本书,看看天才琴童是如何养成的,而我们家长想要培养天才琴童应该怎样做。

被称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经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有传闻说,现代人用手抄谱的速度都比不上少年时代莫扎特创作写谱的速度。

如此音乐天才,是怎样成长的呢?在《遇见莫扎特》一书中,对这位神童的诞生做出了介绍,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的用心栽培。

1、独一无二的父亲

列奥波尔德是当时非常受人尊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兼音乐教师。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曾获得哲学学位。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列奥波尔德放弃了作曲和演奏,全力挖掘莫扎特的音乐天赋。

为了莫扎特快速成长,列奥波尔德为莫扎特制定了非常严苛地训练计划,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文学和 历史 。

不仅如此,他还把所有教学计划记录下来,在莫扎特的姐姐身上实践,然后再修订方案。

为了莫扎特有更多的机会锻炼,父亲还充当着“经纪人”的角色,在莫扎特6岁时,开启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计划。

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为了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儿子是音乐天才,他自己就会给儿子出很多“难题”:当场演奏从未接触过、并且很有难度的乐曲;按照听众随便给的几个音即兴作曲;甚至把键盘用手帕蒙住演奏……

这样严苛地训练,加上自身的天赋,让莫扎特成为轰动欧洲的音乐宠儿。

2、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莫扎特在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能记住乐曲主题并识别和弦,4岁时便可以演奏一些短的音乐片段。11岁时便在慕尼黑为选帝侯演奏。

他短暂的一生,没有浪费一点时间,所有精力都放在创作上。有人计算过,从1781年到1791年12月莫扎特去世,他和海顿平均每两周就创造出一部传世杰作。

他不断尝试新的音乐表现形式,让歌剧第一次成为成熟的艺术形式,创造出古典协奏曲,把巴赫的三部奏鸣曲改编为供键盘乐器和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在生命最后阶段,对单簧管进行挖掘,使之成为多功能的大师级器乐,即使在临终前,他还在创作《安魂曲》。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挚爱的音乐。

3、 社会 的环境

少年时期的莫扎特在家庭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随着与父亲的旅行演出,他认识了巴赫、马蒂尼等音乐家,为今后的歌剧创作打下基础。

结束了十年的旅行演出后,回到萨尔茨堡,因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他的创作更加趋向于人文主义情怀。

后来在维也纳因为忍受不了大教主的欺辱,他辞去宫廷的工作,开始了自由创作。

这些经历使莫扎特的音乐明朗典雅,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这就是唯一的莫扎特,他的家庭,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热情,让他成为音乐史上的不朽传奇,但是这不仅仅因为他的天赋,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努力。

既然天才的成功也离不开后天刻苦的努力,那我们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天赋呢,他们通过努力能不能成为音乐家呢?

1、孩子的兴趣

兴趣就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让我们非常投入地去做一件事。

就在不久刚刚刷爆朋友圈的亚洲首位UFO世界冠军张伟丽,从小就有英雄梦,经常披着毛巾要做女侠。

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武术,即使后来因为伤病退役,也从没有放弃过格斗。去健身房应聘,不是讨论薪酬,而是咨询能否训练。

因为这份热爱,这份对格斗的浓厚兴趣,让张伟丽再次走上专业训练的道路,并且重回赛场。

每个孩子都会有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只有对一件事感兴趣,他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探索 。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对音乐没有兴趣,其实大多数的孩子与音乐都有着天然的连接,因为音乐是人类表达 情感 的工具,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敏感。

只是很多时候因为家长的喜好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对音乐的 探索 和好奇没有被保护和开发。

我们家长应该用开放的心态观察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他们 探索 音乐的机会,从而真正感受音乐,了解音乐,爱上音乐。

所以,孩子的兴趣是需要保护和培养的。

2、自身条件

一般情况下,会用“手的大小、节奏感、视谱能力、听力、乐感”这五个参考因素来判断孩子的天生条件,但这不是决定因素,很多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培养和强化。

比如手的大小: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手小,不适合弹钢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首先,手小是可以练大的,经过手指跨度的练习,学会放松,手指会越来越灵活,弹奏跨度大的曲子没有问题。

其次,有很多音乐作品,需要手指在键盘上灵活得跑动,手小反而更容易把动作做到位。

更令人惊讶的是,俄罗斯一位16岁的小伙子,阿列克斯·罗曼诺夫出生时没有手指,但是一样能弹奏出优美的钢琴曲。

因此不存在手大手小的问题,只要通过专业训练,演奏时扬长避短,一样可以演奏钢琴曲。

3、家庭环境

有研究表明,音乐是继戏剧能力之后最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能力。父母的音乐才能对孩子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著名音乐家都出自音乐世家。

有一项父母遗传基因对孩子音乐才能的影响调查显示:父母的音乐才能越高,孩子的超级音乐才能越高。

这里不是说父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如果父母对音乐非常敏感,即使没有经过训练,他们也是拥有很高的音乐才能。

有天赋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他们比一般孩子可能会进步更快,效率更高,但是决定孩子成功与否还要看后天的培养与努力的程度。如果莫扎特的父亲没有这样付出,莫扎特不会成为音乐神童。

对于孩子的音乐才能,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呢?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的入门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阶段。

家长如何引导、如何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演奏的习惯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学琴路上是否顺利。

我们来看看不同原生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1、一级父母

一级家长教育目的不单纯,送孩子学习钢琴,只是因为自己的面子。

朋友的琴行有位家长,当时送孩子学琴的理由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穿上漂亮的演出服,登上舞台演奏,她会感觉自己非常有面子。

这样的家长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其实这是“焦点效应”在作怪。

这样紧张的状态,会不断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达到家长的期望,孩子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并努力克制自己,甚至不愿意参加比赛而避免出现错误。

这样的家长,送孩子学琴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送孩子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自己的面子,还是为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2、二级父母

二级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非常明确,学琴就是为了考学,获得加分优势,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高压型家庭环境”。

这一类家长永远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完全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孩子怎样练琴,什么时间练琴,跟谁练琴等等都要父母一个人说了算,就像《小欢喜》中英子的母亲一样,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借口,不断控制孩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孩子因此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仅仅是学业上的成绩。难道我们教育孩子最终目的就是有个好成绩吗?

因此,我们教育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孩子身心 健康 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3、高级家长

最高级、最智慧的家长应该是保护孩子好奇心,尊重孩子感受,相信孩子能力,给予孩子支持的家长。

首先在音乐专业方面,父母能够给孩子一定的指导,而非人云亦云的跟随外界声音。

欧洲著名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四岁之前没有开口讲过话,很多人认为她是聋哑儿童,而她的父亲从不这样认为。

因为克拉拉每听到一段喜欢的曲子,都能在钢琴上弹奏模仿。于是,父亲非常精心得为克拉拉设计学习课程,包括:钢琴练习、作曲课、沙龙表演、每日散步和法文课。

经过父亲用心的调教,克拉拉不仅发育正常,而且琴艺惊人。

其次是心理方面,父母教育要有两个理念:自我调整、建立联结。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自己的过程。我们就像不能控制外界环境一样,无法控制孩子,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控制自己。

学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越是经历过的父母越理解孩子想要学出来有多难。懂得自我调整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能不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

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深呼吸按下暂停键,从现在的情绪中抽离出来。然后问自己:

有时这很难做到,但是只有我们努力去做,孩子才能通过“镜面效应”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除此之外,家长学会共情,与孩子建立深层联结,教育才能更顺利。

我们怎样做到共情呢?

这样的引导,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是真心想跟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有了安全感,也更愿意配合父母。

有了旗开得胜的入门阶段,家长如何提高孩子音乐能力呢?

通过上面莫扎特的故事,我们知道音乐天才并非天生,后天科学严格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从老莫扎特身上能学到哪些训练方法呢?

1、沉浸式音乐训练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生活在音乐世家,不仅父亲是音乐家,拥有着绝对音感,母亲也非常有音乐才能,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也就是说,他从出生之前就已经接受了专业的音乐训练。

我们即使不会乐器也可以给孩子做音乐胎教。

三个月以后的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这个时候阿尔法波音乐是最合适的胎教音乐。阿尔法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平和心态。

家长可以这样选择胎教音乐。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节奏不宜过快、声音不宜太大,而且音域不要太高,戏剧性不要太过激烈。胎教音乐不宜过长,5-10分钟的长度为宜。

2、榜样效应

很多时候,影响孩子进步的榜样不是父母,不是老师,而是跟他年龄相仿的伙伴,莫扎特的姐姐就是他的榜样。

跟莫扎特一样,姐姐从小也接受了父亲专业的音乐训练,并且姐姐非常的有才华。

因为父亲对姐姐的训练,让莫扎特对学琴这件事并不陌生,而且,通过父亲对姐姐的指导,莫扎特对乐曲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记忆。

我们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为孩子找一个榜样的姐姐,也可以为孩子找一个要好的琴伴。这不是为了用另外一个孩子比较、刺激孩子,而是让孩子有个一同进步的同伴。

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孩子多接触,多弹奏,孩子在彼此倾听,弹奏的过程中,一起切磋琴技,讨论方法,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相互沟通,调整练琴方式。

3、合适的教材

老莫扎特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器乐学习,他出版了《小提琴实用基本教程》,在教莫扎特的姐姐时,又编写了短小轻松的钢琴曲乐谱。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记录出版,他的教程不仅节奏感强,而且朗朗上口,既能巩固孩子的基础,又能不断提高琴技,是非常好的定制版教材。

我们怎样为孩子选教材呢?

每个孩子年龄段不同,掌握的能力不同,选用的教材也要有不同的针对性。

4、听力的训练

音乐首先是听觉艺术。想要提高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听觉训练非常重要。

莫扎特小时候音乐启蒙,主要以听为主,听单音、听和弦、听音程、听乐曲。

音乐的听力分为外听力和内听力。

外听力包括识别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这三个基本因素,还有音律线条、和声调性、复试音乐不同声部的旋律等。

这些通过日常练习,慢慢都可以掌握,关键是内听力。

内听力就是指我们在内心能够想象出音符的高低、强弱等,拥有内听力就算没有外部乐器,同样能感受到音乐。

这就是贝多芬为什么在失去听力之后,依然可以创作出《第五命运交响曲》这样的杰作。

5、音乐不是技能而是生活

莫扎特对于音乐的学习不是机械得、被动得当成一项技能去学习。音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伴随着音乐出生,又与音乐一起成长,音乐就像他身体的一部分,是有生命力的。

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对于音乐的学习,是为了学而学,孩子没有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也没有浓厚的兴趣。

音乐是一种抒情艺术,没有感情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就如一潭死水,没有能量的流动。

家长应该更多的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通过 游戏 的方式,让孩子感受音乐的律动。

只有孩子真正领悟到音乐的魅力,才能更加喜欢音乐,而不是单纯一种技能,枯燥地学习。

6、各种演出机会和挑战

莫扎特跟随父亲长达十年的欧洲旅行演出,通过舞台的表演,不仅锻炼了莫扎特的应变能力,而且让莫扎特越来越自信。

演出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并且通过演出,孩子可以与更多优秀的琴童一起学习,增长见识,开阔孩子的视野。

舞台不仅仅提高了孩子的心理素质,而且锻炼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机会,多参加层次较高的演出。

五、结尾

因此没有天生的音乐神童,任何人的成功都与不懈地努力和拼搏分不开。而这期间父母功不可没,如果父母付出努力,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有所作为;相反,父母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式,孩子反而逆其道而行。

所以,家长一定要深思熟虑,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只要开始,就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俄罗斯钢琴天才kissin

卡拉扬的「钦点」对纪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乐节首演、1992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纪辛凭藉著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

天才总是让世人惊艳他横溢的才气,让我们毫无保留地赞美他的表现,但当年岁增长浑然天成异秉竟成为沈重的负担,要从天才步上大师之路,他们必须付出加倍的代价。

前所未有的钢琴天才

1971年10月10日出生於莫斯科的钢琴家纪辛(Evgeny Kissin),正是一位钢琴天才!他两岁开始弹钢琴,1981年(六岁)开始到苏联专责资赋优异儿童的机构上课,同样在那一年纪辛在莫斯科举行首次协奏曲演出,隔一年又举行独奏会。这样的神童,能不称他为天才吗?

纪辛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岁半同时也学钢琴的姊姊,原本母亲要纪辛跟父亲一样当个工程师,没想到上帝却替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在钢琴上的表现超乎一般儿童的纪辛,被「选上」送入Gnessin机构中,与专研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Anna Pavlovna Kantor学琴,Kantor女士就成为纪辛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Kantor在纪辛成名之后依然扮演他演奏事业上重要的谘询者,她跟著纪辛巡回、参与乐团采排、并建议他钢琴音量与乐团的平衡度。

当年纪辛学琴时,对一般儿童来说最困难的技巧,对他而言几乎从来不成问题,如何培养耐力长时间久坐在钢琴上,才是困难之处,毕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与大人相比。在俄罗斯钢琴学派系统化的教育下,练琴让纪辛的童年时光与一般小孩大异其趣,失去不少欢乐岁月。虽然目前他们一家人定居纽约,已成年的纪辛仍然与家人同住,延续著俄罗斯重家庭的传统。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他在俄国境内的录音出自Melodiya「俄罗斯钢琴学派」第十集,1984/86在莫斯科音乐院的现场录音,当时他才十三、十五岁,是被俄国人捧在手掌心的钢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轨还收录纪辛自己创作的两创意曲。这张录音无疑是纪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历史记录。

与卡拉扬的缘份

十二岁的纪辛已经有在同一个晚上演奏萧邦的两首协奏曲的记录,合作者是史毕瓦可夫与USSR国立交响,地点是莫斯科音乐院。这一场演出可以说是他音乐事业的起飞点,之后他便应邀前往到美国、德国演出,1985/86年更到东欧演出。之后,到德国Gohre博士的家里作私人演出,当晚他与Gerhard Oppitz合作舒伯特《钢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视谱演出,演出的录音带被寄给了卡拉扬,纪辛因此被这位指挥帝王邀请到萨尔兹堡演出。面对如此荣耀,他的老师Anna Pavlovna Kantor开始担心,她担心纪辛的准备不够,试图说服他还不应过早在卡拉扬面前曝光,但纪辛显得信心十足、从容赴会。见了卡拉扬之后,纪辛弹奏了萧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类的作品。卡拉扬要求与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扬过世他们都没机会过录那首作品。不过,他们却们录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当时纪辛才十七岁,但是辉煌的录音事业就此开始,西方世界开始惊讶於这颗新星的万丈光芒。卡拉扬的「钦点」对纪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乐节首演、1992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纪辛凭藉著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他的崛起可以说是一段活著的传奇,几乎没有一位钢琴家像他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名气。1989年卡拉扬死后的纪念音乐会上,纪辛弹奏当年第一次与他见面时相同的曲目,缅怀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此后,纪辛与同样被卡拉扬捧红的小提琴家慕特、竖笛家梅耶一样,必须以自己的实力找出路。

俄罗斯钢琴学派

身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员,纪辛自然对前辈们有许多想法,他认为自Felix Blumendeld以降,到Maria Tudina、Heinrich Neuhaus等人,俄国钢琴家的情感相当丰富,俄罗斯有很好的萧邦传统。德国钢琴家较重乐曲结构,俄国钢琴家则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强调右手的力度,从安东鲁宾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产制度下,资优生的挑选以及严格的教学方法、音色训练都是西方社会无法达成的。虽然当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乐体系的传统依然维系著。相对西方松散的教育体系,老师不允许苛责批评学生,俄国钢琴界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师资、演奏者)的出走。

再谈到李希特、吉利尔斯等知名前辈的影响,纪辛亲自见过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乐会中场,他询问其喜欢的作曲家为何?并得到「巴哈、萧邦」的答案。之后李希特送给他萧邦、舒曼以及当代作曲家巴尔托克、兴德密特的乐谱。纪辛相当称许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钢琴弹奏八、九小时,既不教琴、也不指挥的态度。他特别喜欢李希特弹的海顿、贝多芬、拉赫曼尼诺夫、普罗高飞夫。的确,纪辛的学习过程类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岁才与Heinrich Neuhaus正式学琴。早期纪辛在RCA录过海顿、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您或许可拿来与李希特相比一番。其实,他自认擅长的作品仍旧以浪漫作品为多,他的萧邦曾被李希特公开赞扬。难怪纪辛在卡内基音乐厅弹奏的两集萧邦作品(已经推出合辑),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散发出一股魔力。

大师俨然成形

纪辛并不避讳谈其他钢琴家,说道最喜欢的,已过世的有:拉赫曼尼诺夫、鲁彬斯坦、李帕第、许纳贝尔、季雪金等人,仍活著的则有:齐玛曼、鲁普、布兰德尔、古尔达、阿格丽希。基於深厚的友谊,纪辛曾不只一次想与史毕瓦可夫、麦斯基、贝许梅等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合作室内乐,可惜大伙都是大忙人,想要找到时间练习、录音并不是件易事。

曲目的广度不足一直是纪辛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从他近年来的新录音可以看出他逐步拓展中,1996年他发行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1998年则发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法朗克《前奏、圣咏、赋格》,以及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其实以他的年纪的优势来论(纪辛今年28岁),他有很充裕的时间来慢慢琢磨准备。自认为幸运不必参加大赛的煎熬即可成名的他,未来要克服的问题其实也不轻松,年龄与技巧都已不再是纪辛的优势,音乐深度与内涵才是关键所在,唯有褪去天才的外壳,才有迈向大师之路的能量与动力,而纪辛正在这条路上迈进。

天才儿童弹钢琴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