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品牌正文

海上钢琴师演奏会的简单介绍

admin 钢琴品牌 2023-04-16 17:28:55 0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赏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赏析

【 摘要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创造的又一个电影奇迹。而电影的配乐是由同样来自意大利的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不仅仅只是为这一部电影进行过配乐,他已经为全世界400多部电影做过配乐了。这其中就包括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等。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一生担纲制作的配乐不计其数,本文将在这里通过对《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音乐赏析,来感受这位才华横溢在世界享有顶级声誉的意大利配乐大师的音乐魅力。

【 关键词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奥·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国人都不认识。但是喜欢文艺电影的观众肯定看多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导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这三部电影在各大文艺电影推荐的网站和帖子上长期占据榜首,一部好的电影其配乐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业电影,能与电影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帮助烘托出电影的气氛,并营造出电影想表达的内容。那么文艺电影在电影配乐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始终在围绕着音乐这个话题的故事而创作的电影,对于电影音乐的配乐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乐下诞生的生命

       看过《海上钢琴师》的观众都知道,电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时候的远渡游轮在海上航行的时间长的要一两年时间,也许电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轮以后相爱并生下了他,又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去迎接这个突然降临的新生命,选择抛弃了他。然后,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人丹尼收留下来,因为没有名字,刚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这一生没有离开过轮船,也没有登上过陆地,这一生都是在伦船上度过。在他很小的时候,锅炉工人丹尼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照顾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轮船的地板上爬来爬去。轮船上其实就是一个微缩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肤色的人类,他们还有高低贵贱之分。1900每天都在轮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轮船上的贵族举办的音乐会,在所有乐器之中他看上了钢琴,也许是因为钢琴的美妙多变的音色打动了他。他没有老师,船长和乐手们不会让他碰钢琴,他只能蹭晚上没人的时候才能去练习,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实践练习。终于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轮船上钢琴师,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2.《海上钢琴师》音乐分析

2.1主题音乐分析

(1)音乐与电影的风格

         《海上钢琴师》的主题音乐大部分都是爵士乐,很多时候都是即兴演凑出来的。因为1900他没有正式向老师学过,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经过他改动过的莫扎特的作品里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乐元素,比如布鲁斯、乡村等音乐元素。加人1900演凑技术上的灵动,使得电影里面的钢琴演凑很有感染力,连不懂音乐的人都会被带入进去。埃尼奥·莫里康为这部电影创作的主题音乐《爱的旋律》,他与电影里其它的配乐之间毫无违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这个过于物质的世界,又表达了对真爱和自由的向往。

(2)音乐与人物的关系

      《爱的旋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00对自己心仪女孩的爱,该乐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十次,每一次都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动人的旋律表达了1900对女主的爱,即兴演凑的画面也让观众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让这首主体音乐突显了电影的主题。

2.2背景音乐分析

     《海上钢琴师》这部片子被誉为是20世纪最不能错过的电影行列里面,除了其传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以外,电影原声配乐的功劳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对于一部文艺气质非常浓厚的文艺片来讲。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纳托雷以深情飘逸的创作手法和细腻多变的曲风见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借助音乐塑造人物

       整部电影在看的过程中让人始终都处在享受音乐的状态中,而导演也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时,几乎都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风格去却分他们。比如,电影开头不久锅炉工丹尼抱着1900躺在吊床上的时候,吊床发出的叮当声和双簧管的简单旋律,这样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将观众带入到影片里去,让观众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借助音乐营造气氛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一般琴身越大发出的声音会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还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国的二胡拉出来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悲伤的。导演就借助了乐器的这个特点去营造影片的整个氛围,比如,本片中著名钢琴家莫顿上船去与1900斗琴时,在莫顿演凑完后,1900出乎意料的演凑了一首四手连弹的作品,那快速的节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后影片加入了以弦乐为主的交响乐,弦乐烘托气氛的效果是非常强的,这一下子将影片的高潮宣泄出来了。

3.结语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艺术作品,它的经久不衰离不开电影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音乐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灵魂。《海上钢琴师》里的音乐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音乐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海上钢琴师》里为什么1900在头等舱只演奏普通音乐

因为他在头等舱中一直被要求弹“普通的”音乐。

只有在三等舱时,1900才弹奏真正属于他的音乐,他的音乐包罗万象,就是不普通,参议员还特意到三等舱听他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斗琴一段 1900 到底赢在了哪里

       第一首曲子,杰利弹奏的是《Big Fat Ham》,轻佻动人,而1900托腮,无奈地弹奏了一首简单的《Silent Night》。是谁赢了呢?就现场观众的反映,1900没有认真对待,是杰利赢了。但我们却不曾注意杰利弹奏时的旁白:

杰利.罗尔.莫顿不是在弹奏钢琴,他是在爱抚那些音符。琴声如同丝绸划过女人的胴体,他的手就像蝴蝶,轻盈无比。他是在新奥尔良的红灯区起家,他的弹奏技巧都是在那些妓院学会的。在楼上办事的人可不喜欢被打搅,他们想听到那种掀动帷幔、划过床底,却又不打扰激情的音乐。他的演奏就是这种风格。在那方面,他的确是最出色的。

到了第二首曲子,两个人都演奏了《The Crave》。

为什么1900要搞这么一出呢?他首先在听的时候就流眼泪了,觉得这是一首好曲子,难道他是太喜欢了么?不是的,这也是一种观众不懂杰利懂的方式。这首曲子其实是拥有着大量的演奏小技巧的,而1900在听了一遍之后能完整复刻出来。

这是在说,图样,你能弹的我也能弹。新文化无非是脱胎自传统,被传统包括在内。这里的态度依旧是不屑的。

第二城,又失守了,杰利彻底被激怒了,于是就有了第三场惊世的决斗。

杰利弹奏了《The Finger Breaker》,而1900则弹奏了《Enduring

Movement》。速度对速度,满场皆惊。

这一场其实最好理解,也最显而易见。关门门前耍大刀,你想要比速度?既然你能弹的我能弹,我还要告诉你,我能弹的你不能弹。

这一段,导演不曾演绎出来,原因等同于金庸不写襄阳城破,非不能也,是不忍也。《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浓墨重彩的战争因素,在这里简化到了一小段台词当中,但这战争的沉重却绝不是简单。我们再一次看到这艘大船,是战后了。当年风光一时的大船,已经破败不堪,就像是战后衰败的欧洲大陆。

这样具体而显露的象征,其实并不需要多言,一切尽在其中了。

海上钢琴师

想象我站在天堂门口

有个人在一张名单上找我的名字,却找不到

“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1900”

“尼曼 南丁格尔 奈斯托克 尼德丁……”

“先生 是这样 我出生在船上“

“你说什么“

“我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所以那上面可能没有我的名字“

“是嘛 船失事了?“

“不是 是被六吨半的炸药炸飞“

“你现在感觉好点了么?“

“挺好的 就是缺了一只手臂“

“手臂?“

“对 爆炸时炸飞的“

“嗯 你去那边应该能找到一只“

“你缺哪只手臂来着?“

“左手臂 先生“

“真是太抱歉了 我们这儿好像只有两只右手臂 你介不介意…“

“什么”

“拿一只右手臂来顶一下?”

“好吧 说起来有只右手臂总比没有好吧”

……

嘿 麦克斯 想象我用两只右手能演奏出怎样的音乐 希望那上面有钢琴

在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1900年的第一个月,锅炉工丹尼在头等舱捡拾烟头时在钢琴上捡到了一名弃婴,起名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小1900是全船船员的宠儿,在丹尼老爹的照顾下幸福的成长。1900八岁时,丹尼在一次事故中不治身亡,1900再次成了一个孤儿。在丹尼的尸体被投向大海时,头等舱传来了音乐,这是1900第一次听见音乐。

失去丹尼老爹的1900待在底仓里时常对着海面发呆,没有国籍、没有出生日期、没有家人的他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压根不存在。一次无意中,1900不小心闯入了头等舱。头等舱中欢腾的乐曲吸引了1900的注意,隔着一层玻璃小小的1900将目光定格在了钢琴上。

在一次靠岸中善良的船长冒着被指控诱拐儿童的风险写了一封私信想把1900送入州孤儿院,让年幼的1900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这时的1900已经将Virginian号看作自己的家。为了不让警察将自己从船上带走,1900躲了起来。22天后的深夜,全船的人都被一阵极优美却又从未听过的钢琴曲吸引,闻声而来的众人只看见从未学过钢琴的1900坐在钢琴前轻摇着小腿,随意的弹奏着,音符从他的指尖自然的流出。人们沉醉于小1900的乐曲中,震惊的史密斯船长穿着睡衣一步步的走到1900面前,在想了一堆问题后,却只刻板的说出:“1900这是完全违反规定的。”“Fuck zhe regulations!”生气的1900这样回到。整部影片从这里开始1900觉醒了他的钢琴天赋,这位音乐奇才即将开始他极富争议的一生。

时间飞逝1900长大了,而年轻的麦克斯·图尼也凭其出色的演奏成为了Virginian号上的小号手。在风暴交加的夜晚,巨型油轮在一望无际的海上随风飘摇,刚来到船上的麦克斯严重晕船。狼狈的麦克斯在走廊上偶遇散步的1900,1900优雅的带着摇摇晃晃的麦克斯来到宴会大厅的钢琴前,并让麦克斯解开了钢琴的固定器。钢琴跟着船的节奏,船跟着大海的节奏,在豪华空旷的宴厅中,在镀金的法式地板上来回穿梭,1900则坐在钢琴前即兴创作了一首华尔兹舞曲,带着坐在身边的麦克斯与海共舞,这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经典一幕。

最终,他们冲破落地窗,滑过走廊,直接撞进了船长的房间,受惊的船长罚他们去铲煤,也正是这段经历促使1900与麦克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在头等舱演出时,1900总爱随性创作,这让小提琴手眉毛哥伤透了脑筋(电影原声:Nineteen Hundred's Madness N.1)。但只有在三等舱,1900才会弹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人们也总是会把他围的水泄不通,甚至有参议员委屈自己坐三等舱只为听到1900的音乐。(电影原声:Study For Three Hands,Danny's Blues,Tarantella in Third Class)即使在使人忘却烦恼的乐曲也总会屈于现实的欲望,前一秒大家沉醉于音乐中,下一秒这些追梦客也会在“America”的尖叫中一哄而散。

人们对1900从不上岸感到奇怪,当一次邮轮靠岸时麦克斯向1900提出了这个问题。1900的回答是:“我觉得你们陆上的人浪费了很多时间琢磨为什么。冬天到了,就急切地盼望夏天。夏天来了,又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你们永远不厌烦旅行 ,总在追寻遥远的四季如夏的地方,我觉得这种地方根本找不到。“在这里其实1900并不能真正回答麦克斯的问题,这时的他也很迷茫,他还不明白自己内心深处渴求的是什么,他苦寻自我但却总是得不到答案,但对1900来说习惯已成自然,他不愿舍弃从出生后就一直与他相伴的船与海,对1900来说船就是他的家,他不敢轻易的上岸去寻找内心的答案。

影片在68分钟时,月色下的1900一人在三等舱内迷茫的弹着钢琴思考着自己的心事(电影原声:Nocturne With No Moon),结识了拉风笛的流浪大叔。大叔的境遇与1900相似却又比他悲惨的多,大叔对1900说出了自己的过往,曾经方寸土地即是世界的大叔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后,被迫走出了自己的世界,当他来到海边时,大叔听见了大海的声音终于从内心终日的徘徊中走了出来,踏上了一个人孤独的旅途。大叔真挚的告诉了1900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改变生活,重新开始。大叔的故事给1900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触动,对陆地也产生了一丝向往。

一等舱里的各色人,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溺于回忆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期待艳遇偷礼服混到头等舱的偷渡客,通过人们流露出的种种迹象,1900好像总能看懂每个人身上的一切印记,1900通过这些灵感,用音乐演绎了众人的内心世界。

1900出神入化的琴技随着邮轮上乘客的口口相传,最终传到了自称发明了爵士乐的黑人杰利的耳中。杰利来到Virginian号上向1900发出了挑战。对这场比赛1900不在意输赢,纯粹的他只想听听自称发明了爵士乐的杰利的钢琴声。

“你就是发明了爵士乐的那个人吗?”

“大家都这么说。你就是那个屁股下面不是大海就没法弹琴的那个人吗?”

“我自己这么说”

第一场比赛杰利把一根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边,当他弹完一曲,香烟正好燃烧到琴边,而1900只弹了一首《平安夜》,这让杰利大为恼火。第二场比赛时杰利弹奏了《the crave》,黑人的辛酸经历都融合在了音乐中。杰利琴声中包含的过往触动了1900的内心,1900泪流满面。轮到1900时,在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改良后再次演绎了一遍《the crave》致敬杰利,一曲弹完1900高兴的向大家挥手,在场的观众却唏嘘一片。杰利误以为1900弹奏相同的歌曲是在嘲讽自己,第三场时杰利将钢琴当成了炫技的工具,这激怒了1900,愤怒的1900向麦克斯要了一支烟,开始了自己疯狂的表演,快速的弹奏让1900彷佛出现了四只手(电影原声:Enduring Movement)。一曲结束大厅里所有的人都陷入石化状态,接着1900竟然利用琴弦的高温点燃了香烟,1900拿着燃着的香烟面对众人,走到杰利面前,将香烟放入已经完全惊呆了的杰利嘴中,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的1900宛如钢琴之神,举世无双。1900赢了,杰利黯然的离开了邮轮。

比赛后的1900名气越来越大,最终吸引了唱片公司,在录制唱片时1900看到了窗外的少女,瞬间1900就被这位美丽的姑娘迷住了,他的音乐变的婉转而缠绵,在女孩走向另一个窗户时又变的怅然若失。看着驻足在船边望着大海的女孩,1900的琴声爱慕中透露着忧伤。

当1900知道自己的琴声会被印制成百万张唱片时,1900慌了,这位钢琴的天才在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时害羞的像一个孩子,一个被偷窥了内心的孩子。1900抢走了刚刚录制完成的唱片,他想将这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在一次尝试的过程中,1900虽然没有成功将唱片送到女孩的手上但却得知了这个女孩正是拉风笛大叔的女儿。

失败的当天夜晚,1900进入了女孩睡觉的船舱,偷偷的吻了熟睡中的女孩。到了美国,邮轮又要靠岸了,1900看到在人群中穿梭的女孩,他追上去问她是不是去寻找父亲,1900告诉了她当初自己和她父亲相识的经过,女孩上前吻了1900,当1900准备把唱片送给女孩时,女孩却被人流带走唱片再次没有送出去,被人流逐渐带远的女孩告诉了1900自己居住的地址,希望1900去找她。回到船上的1900掰断了唱片扔进了垃圾桶恢复了往昔的生活,再也没提起过女孩。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热那亚到纽约的途中,1900突然告诉麦克斯他要下船,1900说他想去陆地上看一样东西,那就是大海,他想去听听风笛大叔说的大海的声音,想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什么,想要知道如何才能继续生活下去。1900这样告诉麦克斯:“大海的声音,就像是…喊叫声,告诉你生活是无限的,等你听到了就会知道如何才能继续活下去。我可以在船上待了一辈子,但大海什么都没告诉我,但如果我下船,在陆上住两年,我就会变成凡人,跟别人一样,或许有一天我会去海边,瞭望大海,听到它的喊叫”,好友麦克斯虽然不理解1900但却为挚友决定下船感到由衷的开心。

船抵达纽约岸边后,1900与船上的人一一道别,可当他走到舷梯的一半时,看着高楼林立的城市他站住了,伫立许久,他摘下帽子扔向岸边,可帽子在飞到一半时就被风吹回了海面,这好像预示了什么,1900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内心中徘徊许久的脚步在快要迈出的那一刻轻快的收了回去。1900头颅微抬嘴角轻轻上扬扭头回到了船上,在这里1900下船时缓慢的动作与上船时轻快有利的步伐成了鲜明的对比。回到船上的1900不与任何人交流,独自待在底舱看着窗外的海。很久之后1900回到了好友麦克斯的身边,再次坐到了钢琴前的他仿佛与曾经并无不同。

1933年麦克斯离开了Virginian号,从此再也没有见过1900…..

战争中Virginian号被征做流动医院使用,变得千疮百孔,因为太过破旧即将被炸毁,大吃一惊的麦克斯从店里拿着拼好后的唱片(当初被1900掰断的唱片)来到废旧的邮轮上,他放着唱片,音乐回响在每个角落。最终麦克斯发现了躲在暗处的1900。

“沧桑的面容,美丽却不疲倦。

在船上,没有灯光,只有那穿透进来的星星点点,谁知道黑夜又是怎样。

苍白的手,精心缝制的外套,锃亮的皮鞋。

他,还没有下船。

明暗恍惚中,他好像一位王子。”

原来这些年里1900一直在弹奏着音乐,即使在战争里1900也在坚持演奏音乐,他相信这能让受伤的人感到慰藉。挚友麦克斯用尽方法劝说1900和他一起下船,可是面对好友麦克斯的劝说,1900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年1900走到舷梯的一半时,城市一望无际的尽头让1900感到了绝望。对于1900而言,陆地就是一架钢琴,高楼就是琴键。当1900坐在八十八琴键的钢琴前他可以创作出无限的音乐,但面对无限的琴键1900感到绝望,他认定那是属于上帝的钢琴而不愿去触碰它。“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是太长的航程,是太浓烈的香水,是我不会演奏的音乐,我不能下船,我至多可以选择死去,毕竟对世人来说我并不存在……”作为1900的挚友,麦克斯在明白了1900的内心后只能留着眼泪笑着离去。

废弃的邮轮载着1900驶离了港口来到了大海上,25年的陪伴,在1900的面前摆放着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钢琴,张开手指,指尖轻抚钢琴,乐曲流出,一切都理所应当。一曲毕,1900抬头望着邮轮上的天空嘴角微微上扬,邮轮的炸药被点燃,在爆炸的冲天火光中,一切飞向天空,又坠入大海深处,1900这个纯真、自由的精灵回到了天堂。

失去挚友的麦克斯从此也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只为观众留下了一个失落的背影,沿着街道渐行渐远,影片结束。

1900的结局令人感到无限惋惜,但又极其的美好浪漫,爆炸中1900的笑容随着钢琴的音符萦绕于心,观众们最终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极具浪漫主义色彩1900的一生执著于自我的追寻,他可以轻易的看穿船上那些奔向美国寻找财富大众的内心,但对于物质无欲无求的1900由于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感到深深的迷茫,他不愿成为世俗的一员却又不明白自己是谁,纯粹偏执的1900在精神家园与物质世界的分界线处的徘徊在观众看来却是痛苦而又美好的。虽然有着好友麦克斯的陪伴,但影片中的1900给人的孤独感却极其的强烈,麦克斯没法与1900进行心灵的交流,1900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多年后在废弃的邮轮上的谈话,才使麦克斯了解到遵循内心对1900是如何重要,但却无法感同身受,当1900向麦克斯敞开自己精神伊甸园的大门时,麦克斯却只能站在门口留下泪水,沉默无声。风笛大叔是是整部片中唯一与1900有过心灵交流的人,大叔选择了改变生活,重新开始,1900则在徘徊中最终发现钢琴、Virginian号、大海、1900这四者不可分割。

“1900,给我最真的感受,就是那种简单的洁白。他知道他能拥有什么,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本就没有必要拥有的东西;他知道他不了解什么,也不去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迷惘。

可能有人会讲,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是一种懦弱的态度,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但我知道,当我们看着他随着钢琴飘荡于海浪翻腾的船舱之内,听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奏出海上钢琴师的旋律,用fuck the regulation轻轻地回答了船长的职责;说出你自取其辱,然后把香烟点燃于火热的琴弦之上,这些情节无一不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反之,他的自我更为高贵,他拥有的是自我的自我,而不是世俗的自我,他生活于他自己构建的灵性的殿堂,那个殿堂无人可攀。

1900,超越了生命的一个人,超越了尘世的一部电影,超越了常人价值观的一曲赞歌。” ——转自知乎“王烽”(第一次写影评的我无法用苍白的语言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这篇是我认为对1900最好的解读)

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是向往轰轰烈烈鲜衣怒马的壮阔人生,还是喜爱悠然南山上暮鼓晨钟平淡无人知晓的生活,都希望你在这世界上保持自我,向着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缓缓前进,人生最悲哀的不是迷茫时苦寻不得的痛苦,而是当你有着波澜壮阔的内心却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反之亦然。追寻内心的旅程上如果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斥责你,你也可以像小1900一样回答他:Fuck the regulations!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响了我三观的电影给我的感受就像众多电影中的田园诗,整部影片没有任何深奥的烧脑情节,也没有华丽的特效,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条小溪缓缓的流动,平淡无奇,但假如这时突然有一条小鱼蹦出水面,假如有落日的余晖洒在溪面上,假如有一名美丽的少女站在溪边盯着溪水发呆,假如小溪边的石头上有着恰如其分的青苔,假如这是在春天鸟语花香的季节,这一切令人感到舒适的平凡感融合在一起时,每天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你会不会有一丝丝的神往呢?

海上钢琴师演奏会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