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简谱正文

海上钢琴师男主女主经典一幕(海上钢琴师男主女主经典一幕多少分钟)

admin 钢琴简谱 2023-04-25 08:34:20 0

电影海上钢琴师你最喜欢哪个镜头?

我最喜欢的镜头是1900看到自己初恋的场面。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很多年了,在我第1次看这部电影时,我当时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并不深刻。过了大概五六年左右,当我重新看这部电影时,我能体会到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称为回忆三部曲中的其中之一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上找到自己的身影,同时也能或多或少体会到男主角的坚持与热爱。

一、我最喜欢的镜头是1900看到自己初恋的场面。

每当我提到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1990对着自己的初恋弹钢琴的场面。因为1990本身在这个船上长大,这个船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也经历了来来往往的很多人。但当他见到自己的初恋时,他并不敢向自己的初恋表白,甚至不敢跟自己的初恋对视,他只是透过玻璃默默的弹出了自己最经典的一首曲子。

二、这部曲子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在1900所在的船被摧毁之后,这部曲子被意外流出到了船外,有一个乐器店的老板收藏了这个曲子的原带。很难想象一个传奇天才通过这样的方式默默离开人们的视线,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天才的存在,因为这个天才从来没有登上过陆地。

三、这个镜头所表达的情感非常真挚。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角本身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同时也对音乐充满了热爱。我们可能会觉得1900是一个非常偏执的人,甚至在船就要爆炸的时候依然不肯离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份美好或许只能在电影中存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1900身上有很多我们特别向往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一次次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什么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冲皮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

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散察差缩写,于是丹尼不顾没春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罗斯饰),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

《海上钢琴师》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ftaz

提取码:ftaz  

电影系列6:海上钢琴师

如果你热爱电影,如果你又热爱音乐,那么你去看《海上钢琴师》吧,绝对错不了!钢琴演奏的片段会让你看得热血澎湃,荡气回肠!

海上钢琴师描写的是一个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的这样的一个人。为了纪念捡到弃婴的那天,丹尼给婴儿取名1900。然而好景不常,一次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这是故事的男主的身份介绍。

其实电影的叙事方式还是很特别的,它以一个1900的好友—— 一个小号手,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展开电影的篇章,以小号手在影片结尾寻找1900为结局,首尾呼应,使得整个影片结构完整,一气呵成。

影片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1900和爵士乐发明者的较量,那真是一场音乐盛宴啊!

再来说说影片的第二个看点:懵懂。1900和一位美丽女乘客的懵懂爱情,一曲“柔情似水”为女乘客而作,爱情美好的样子就是这样的吧!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男主钢琴弹得可真好啊!我是否偏离了影片的主题了呢?

你怎么看《海上钢琴师》最后一幕里男主与船共亡?

我始终相信,1900,给人、社会、生活,做出了最本质的回答。

一个最脱离社会的人,才做得到。

《海上钢琴师》的结尾,马克斯在弗吉尼亚号的船底找到1900。

1900对着马克斯说出的那段“遗言”,就是整一部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未知的生活,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

1900所感到恐惧的生活,是我们的常态。

他应当会是一个对生活比我们更有控制力的人。

只要下船,他会成为最出色的音乐家,名声最响亮的钢琴师。

他能够拥有普罗大众毕生追求的一切,名与利,他唾手可得。

任何他喜欢的女孩子,对他而言要追求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他本该比常人更无需恐惧的,但他却就是这样沦陷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失控。

望不到尽头的生活,他对此感到一种失控。

为什么?

因为在船上,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他从来没有彻底进入过“社会”,也没有真正触摸过人世的模样。

他的生活在船上,永远都只是与钢琴为伴,仅此而已。

他能够在88个琴键上弹出任何自己想要的旋律。

就是88个琴键,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

他熟悉每一个琴键的音色音调,不用担心按下去之后,发出陌生的音。

他甚至能够在今天,预知他今后每一天的轨迹。

他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无需对未知恐慌。

但当他踏在下船的踏板上,看到面前展露出的城市,无尽的街道时。

他人生第一次,对未知感到一种恐惧。

一个将生活抓在手上的人,一个直至死亡都活在船上的人。

一个永远与钢琴为伴的人,他从来没有想象过。

会出现某种未知、失控、被动。

他会被人潮推着走,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生活的漩涡。

会不自知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接下来,他生活的每一步,都难以避免地会丧失主权。

他能够预知到这一切,这对我们这些长期浸染在社会中的人而言,习以为常的这一切。

他对此无法接受。

1900也会爱上女孩子,也会希望追求俗世的幸福。

爱情、亲情、友情,他也会迷恋。

但他,不能因此就失去对生活的控制。

恐惧会击溃他对于俗世幸福所有的希冀。

他需要足够的洒脱与自由,不会为生活中任何一种情况,

被动地,主动地。

自知的,不自知的,去改变自己的意志。

他决然接受不了这种丧失控制的生活。

那么,究竟是1900胆怯,

还是我们,不自知地被欲念裹挟,

朝着未知的方向,訇然前行。

有时候我也不禁问我自己,究竟生活有否,

真的掌握在我的手中过?

我给不了自己一个肯定回答。

它到底有没有那么一瞬,是被我牢牢掌控,全然听我的话的?

后来我醒悟,这个问题给不出答案。

因为从来啊,是我们听生活的话,而不是,

生活听我们的话。

我们总说“为了生活”,

这层意思,还不够明白吗?

所以最后,他和弗吉尼亚,一同死亡。

所以1900难得可贵,因为他将生活的全部,

包括他的生死,从始至终。

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与弗吉尼亚一同赴死,是1900的宿命。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2)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

三、牺牲爱情是孤独的自由

如果说财富和荣誉等外在力量对1900的冲击力不大的话,那么,无论谁都回避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为心爱的姑娘下船,这是他唯一一次付诸于行动的事件。

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我们不难看出,1900对女孩儿的爱情是单纯美好的,它绝不是一种永无止尽的贪婪的占有欲,然而爱情一旦付诸于行动,它就会成为催使欲望诞生的“本源”。我们可以设想,一旦1900真的上了岸,纯洁爱情伴随的或许就只剩下繁琐的生活和永远无法满足的物质追求,而这种生活终会将他生存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于是,当1900站在的舷梯正中央时,面对陆地,面对陌生的城市,他犹豫了,站在舷梯上,他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只是无数条街道、无数的选择和没有尽头的世界。如果为了爱情,要放弃自己生存的基础和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话,他宁愿不爱。1900向往爱情,但他更热爱音乐,更渴望对本我的坚守。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用1900自己的话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这正是影片中1 900拒绝踏上陆地寻求爱情的缘由,如果他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遭到喧嚣世界的无情摧残时,毅然选择扞卫精神的自由,这种选择无疑是孤独的,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1900精神的高贵。

四、选择之自由

作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或许1900能获得一种自由的天性,但是对于他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选择的自由。

其实《海上钢琴师》整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1900一辈子不离开弗吉尼亚号是一种选择,而麦克斯离开弗吉尼亚号到陆地是一种选择,杰里的唯我独尊是一种选择,老人决定到美洲新大陆开始新的生活是一种选择,1900随船而终也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

然而,在这些选择中,唯有1900的选择才称得上自由的选择。康德认为:人生是由痛苦的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地毯,只有不死的精神与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至善的人生境界。麦克斯的选择是为了能用音乐在别人身上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杰里的选择是为了维护其爵士乐鼻祖的地位,老人的选择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新的富足的生活。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前面的几个人物皆有所求,因而,他们总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然而1900早已在年复一年中习惯了在局促狭窄的蒸汽船舱内享受心灵的自足与平静,习惯了于周而复始的诗意旅程中体味精神的稳适与自由。就像莎士比亚说的:“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1900即是在核桃壳般的船体空间内为己开辟了一道宁静、自由的心灵港湾,固守着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他几乎不受任何外界欲求的影响,追求至善境界的音乐精灵,放弃看似繁花似锦的陆地,而选择终生与弗吉尼亚号相伴,在船上的日子,它又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又选择了与惨败破旧的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

1900说:“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城市中,让我如何选择,如何去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个女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一种属于自己的活法……。陆地对我来说像是一艘过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次过长的旅行、一首我无法演奏的音乐……”总体而言,陆地对于1900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无从选择、无从判断,更谈不上驾驭和利用陆地上的客观规律实现自由:

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结语

如果从深层次讨论1900的自由的话,我们可以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源头。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它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1900虽然一生漂泊在海上,但是他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固守在自己精神理想国的1900,不仅在音乐上造诣斐然,而且还可以轻易地洞察出入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

但是,1900自由的人生无非又是悲剧的。显然,他对于人生的这种精神追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是相悖的。人首先作为自然存在,需要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其次作为社会存在,又要受到社会关系的种种制约。来自自然(生与死)、社会(命与时)、自我(情与欲)的种种束缚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享有精神自由这样一种绝对的、彻底的自由,人类需要在精神自由与社会制约间寻求一种平衡。

虽然1900超越了对自身局限的领悟,可是能够洞察一切的他如果在陆地或者社会上还是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有限的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这是违背人的社会属性的,因而1900最终也只有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当然,这种悲剧的结局因为不符合影片自由的主题而被导演掩饰掉了。在影片的结尾,导演处理1900的死时采用了浪漫唯美的手法,以至于我们感到的不是令人绝望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回归自由的海洋。

;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1900(蒂姆·罗斯 饰)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比尔·努恩 饰)收养,然而烧炉工却不幸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成日与钢琴为伴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的练就了以一身连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的钢琴技艺,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感到不安。纵使遇到心仪的少女(梅兰尼·蒂埃里 饰),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普路特·泰勒·文斯 饰)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去。

海上钢琴师男主女主经典一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