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保养正文

海上钢琴师10个镜头拉片分析(海上钢琴师拉片100个)

admin 钢琴保养 2023-01-01 08:19:29 0

《海上钢琴师》电影有哪些经典桥段?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讲述钢琴师1900人生经历的这么一个故事,主要也是从友情、演奏、爱情三个方面展开,也恰好对应三个经典的桥段。

     桥段一:1900与好友Max的相遇。Max是新来的小号手,刚刚上船的他在暴风雨中晕船十分严重,然而1900却将Max按在椅子上,让自己、Max和钢琴随着被巨浪拍打的来回摇曳的船只一起摇动,这一段情节,用轻快的华尔兹描画出1900对于音乐的热爱,也开始了与Max之间深厚的友谊。

 

     桥段二:1900与“爵士乐博士”斗琴。这一部分无疑是整部影片的高潮,1900和”博士“分别展示了自己纯熟的琴艺,情节紧凑、画面不停切换,音乐也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前两轮双方打平,在一比一平局的时候,”博士“演奏了一个很厉害的曲目一副胜利在握的表情,在Max 的担忧下1900从容的将点燃的香烟放在琴弦上,演奏了一曲《单人四手联弹》,结束之时香烟还没有烧完,这一幕让观众叹为观止”博士“甘拜下风。

    桥段三:1900在船上录唱片,随意的弹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时正好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从甲板走到窗前,把窗户上的玻璃当作镜子整理自己的易容,还沉醉在音乐中的1900慢慢抬头正好望见那个姑娘,一眼就被这个姑娘所吸引,隔着窗户深情的注视着她。

    电影从好友Max的视角进行阐述,不断的穿插各种回忆,带我们一起走过1900的一生。

【影评】为梦想殉生――《海上钢琴师》赏析

《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

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

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影片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大全景镜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这不仅便于向观众交代环境,更给人物留下了充分展示的空间,同时也渲染了环境,创造一种于宏大见恬静的意境。

影片始终都在以迈克斯与别人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回溯,画面在现实与回忆两个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切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导演在两个时空之间切换的点拿捏得非常准确,自然不造作。以迈克斯现实的话,讲述过去的故事,再以其中一句关键而合事宜的话切入过去的场景,以此回环往复。

在“钢琴决斗”过程中,导演采用淡入淡出的手法创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画面是1900在全力完成这场决斗,以至大汗淋漓。此时,导演用了一组1900的面部特写,弹钢琴的手的特写以及Jelly和听众的反应镜头,在此之间不断淡入淡出,空间跳跃活跃,视觉效果明显,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不可否认,导演的独创性与个人风格,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色彩。

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影片的配乐来自于意大利颇具盛名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乐思宽广,质朴流畅,动人心弦,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音乐对于电影的作用向来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本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克奈的音乐与托纳托雷的画面简直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地步。“钢琴决斗”中,1900弹奏的最后一个曲子,音乐的汹涌澎湃与画面的快速切换相得益彰,极富张力。

不仅是配乐,导演对现场音响的把握也让人赞叹。在决斗结束时,影片陷入一片沉寂。长达十几秒的无声镜头,配合着听众目瞪口呆的表情,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欣赏的极致之境。就算再不懂音乐的人,也会被1900的乐声所吸引和折服,他的琴技,似乎已经到达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无声胜有声。

影片从一开场,就采用低调摄影,营造出一种含蓄、悲壮的氛围,这种影调也一直贯穿始终。这部影片,在用光上很少出现清新明快的色调。“钢琴决斗”中,画面随着人群的进入而由冷色调逐渐转入暖色调。虽然Jelly和1900都身穿白礼服,人群中也很多身穿白礼服的观众,但是导演一直注意将光线突出主体,区别于其他人。而且在最后Jelly决斗失败后,采用的是侧光,使一部分隐入黑暗之中,表现了主人公失败后苦闷落寞的内心情感。

也曾疑问,为什么迈克斯费尽心思找到1900试图劝其下船无效后,不一棍子敲晕而强行带下船呢?但仔细想想,这未免与导演的创作意图有失偏颇。1900,没有国籍,没有姓名,对别人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迈克斯懂他,懂他的音乐,也懂他的内心。他知道,1900“离不开这条船,但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是他的世界,是他的天堂,是他一切悲伤与快乐的源泉。也许离开了,1900也终成为一个凡人。

在此之前,1900曾试图上岸,但当他站在船舷上的那一刻,他不知道对面那么多条街道,哪一条他该去涉足?那么多漂亮姑娘,哪一个才会陪他白头?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不知道去哪里找到适合他的琴,继续演奏他的人生。用现代的观点来说,1900有着极度的选择恐怖症。他不敢下船,是因为面对纷纷扰扰的大陆,一切似乎无穷无尽,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不像钢琴,只有88个键,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他可以在这有限的88个键里弹奏出无限的音乐来,这是音乐艺术的意蕴,也是1900的独特之处。

尽管害怕选择,但他依然与众不同,活得安心。在物欲不断充盈的今天,我们太多人丢掉个性为了共鸣,借助艺术寻找通感。但是最后,我们都找不到最初的那个自己了。与船同沉,一代音乐奇才就此消逝,对观众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冲击,同感悲凉。也许换个角度,我们可以为1900鼓掌,他坚持不让自己的音乐外流,也不让自己丧失灵魂与追求。30年,他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却深得其髓。

愿天堂有钢琴。

谈谈《海上钢琴师》那些冲击心灵的镜头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就上映的一部文艺片,至今20年,依然在影迷的心理长盛不衰。这部电影的的导演是意大利朱塞佩·托纳托雷,他那浪漫的拉丁色彩让电影中许多镜头平淡却冲击我们的心灵。

《海上钢琴师》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没有激烈精彩的枪战打斗的场面。它只是讲述了一个音乐奇才的故事。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没有身份证明。他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上,一个黑人劳工收留了他,他出生在船上,成长在船上,他曾经遇到一个他挚爱的姑娘,但是离开钢琴,他就变成一个不敢说话的孩子,他曾经鼓起勇气要走下船去,开始别人眼中正常的人生,但是终究没有,他的名字叫1900。他的一生都在弗吉尼亚号轮船上。生于斯,终于斯。

人生的琴键就在脚下,请注意,小心路滑。

电影开头,一排排台阶,看上去去像钢琴上的黑白键。这石阶是潮湿的,或许因为在海边,或许因为刚刚下过雨,灯光下,台阶明暗有序,像一副油画,很有层次,摄像机越走越近,台阶越来越清晰。

这是真正的台阶,更是人生的台阶。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来就必须奋进,努力,一年更比一年好,没有人说,我已经赚的足够多了,我要休息了,没有,从来没有。

似乎人就该用力跑,有伞的孩子不跑那是因为有后盾,没有奔跑其实已经跑出好远。没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得到是没有足够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我们拼劲全身的才华,用尽力气争取的都是别人眼中的成功,才华哪怕只有一点也都是赚钱的工具。

我们想得到的太多了。

音乐在心里,不在指尖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他是世界性的语言。看《海上钢琴师》的每一个观众不可能都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但是每一个人都能领略到1900弹奏的乐谱的美,那美是震撼人心的。

但是没一个美的事物,如果利欲熏心是不是都会变质呢?我们不知道,却愿意看到有人可以不被这个世界的物质同化,没有被这个世界绑架的人那么可爱。那么可敬。那么孤单。

人生应该走向哪里

每一个新世纪的开始都像是一个新大陆的发现。就好像我们买一张普通的彩票,但是拿到手里那一刻多么盼望它是那张最特别的,跨越世纪的人们,也觉得自己买了一张特别的彩票。他们离开了一个旧世纪,走进一个新世纪,他们有理由认为世界一定会给他们惊喜。比如1900降生在船上,遇到了黑人劳工丹尼。丹尼就会觉得1900就是新世纪送给他的礼物。

《海上钢琴师》是一个关于人生开始,你选择按照自己的主意走,还是按照别人的心意走。人生是要心里充满了欲望,还是要充满欢乐。电影开头人们看到自由女神欢呼场面长达3分钟,每一个人都在欢呼,大人孩子老人,男人女人。可是大家在看到纽约以后却突然安静了,纽约在人们的眼里。

一静一动,让我们看到人心,看到欲望,凸显了1900的生命是特殊的一个。

什么才是最好的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也许1900来到陆地,成为和一样为名为的人,他的钢琴还会有音乐在吗?

《海上钢琴师》电影的摄影有什么特色?

《海上钢琴师》电影在拍摄中最大特色就是使用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

1.长镜头

    这部电影在拍摄中利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进行叙事,像影片的一开头特写的小号喇叭口,小号逐渐消失变成夜晚长长的台阶,镜头再慢慢的由远及近慢慢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

   长镜头这样慢慢拉长慢慢拉近给人一种故事慢慢展开的遐想。除了影片一开始,中间还有大量的长镜头。这样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

2.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斗琴的这段场景中,有大量的特写镜头描摹1900的手部与头部,以表现1900高超的技艺与全心的沉醉。

3.蒙太奇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顺序组接起来。一句话来总结,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重新组接起来的拍摄手法。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其实是以Max的回忆为线索而构成的,随着各种回忆的跳入、跳出,插入性的镜头的运用也比较多,然而却不显得突兀,与情节紧紧相扣。正是这种不断的跳入、跳出、插入的蒙太奇手法形成了强烈对比,完美的诠释出Max与1900深厚的友情。

谁会写《海上钢琴师》的镜头、场景分析啊

大海、游轮、钢琴——如果只这三个事物就构筑起一个人的一生,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在深邃的蔚蓝中颠簸飘泊,在悠扬的音乐中领悟人生。世界很小,从船头到船尾,在舞厅中的那架钢琴前,从左到右,总共88个琴键;世界很大,那一片碧海蓝天下,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融入世间百态,宽广无边。朱赛佩·托那托雷的《海上钢琴师》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中娓娓道来,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沟沉起了他脑海中的无限往事。1900年1月1日,黑人船工丹尼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一等舱舞厅的钢琴上捡到了一个弃婴,他将这个小孩起名叫1900。1900从小在丹尼细心的关怀和善意的谎言中自由健康地成长。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1900一次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夜深人静之时,1900悄悄溜入舞厅,坐在钢琴前,双手落在了琴键上——于是1900的传奇正式开始!没有任何人的指导,没有任何人的传授,甚至刚刚才听到钢琴的演奏,绝对是上天所赐,无师自通,1900就这样与他的宿命不期而遇,展示出了他超凡脱俗的钢琴演奏天赋。麦克斯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的左右摇摆,麦克斯也被整的东倒西歪,呕吐的一塌糊涂。就在这时,麦克斯遇上了那个令他一生难忘的人。那个人带他来到了舞厅,坐在钢琴前,放开了脚闸,弹起了钢琴。在轻盈动人的旋律中,他们两个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那样悠然自得,那样轻松洒脱,仿佛两个天使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地飞翔。他们在飘飘仙乐中冲破了落地窗,滑过了走廊,一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怎样的诗意浪漫!那个弹奏出天籁之音的人——就是1900。一等舱舞会上的各色人等: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这些都成了1900演奏钢琴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1900也用这些灵感演绎着芸芸众生的内心世界。人间万象如同弗吉尼亚号上的乘客一般,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船头与船尾之间来回颠簸。对于1900来说,整个世界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而任何的伪装与面具在流动的音乐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一览无余,1900只需伸伸手轻抚琴键,便可将一个人的一生在乐声中灵性地写意出来,所以他虽身在海上,但却早已看尽了陆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三个回合的较量是全片音乐的高潮。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本以为足可把1900杀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孰知1900却一步一个台阶,先弹奏简单清新的“平安颂”,然后将谢利第二回合中弹奏的曲子按照原样弹了一遍。第三回合中才显示自己的最高水平,达到顶峰。尤其是第三段如闪电般迅俚慕谧啵?缤?剿?衷谕?毖葑啵???酱饲?挥μ焐嫌校?思淠艿眉富匚牛恳磺?樟耍???烊耍??≌鹁??蝗肝奚?V敝?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飞速演奏而摩擦生热得滚烫的琴线上引燃,然后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谢利嘴中,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抽,我不抽烟。”全场才如梦初醒,掌声雷动。老女人恍然意识到自己掉了假发,胖绅士方才感觉到掉在裤子里依旧燃着的雪茄。而谢利的名誉也随着他嘴边的余烬灰飞烟灭,落在他皮鞋上的烟灰如同1900登峰造极的琴技一样——神秘莫测而不可思议。整个高潮部分一气呵成,精彩绝伦而又妙趣横生。充分体现出导演深厚的功力与剧本的精巧构思。如此酣畅淋漓之感,不由教人看得大呼痛快。音乐制作商得知了1900的超凡琴技,于是来到了弗吉尼亚号上为1900录制唱片,打算借此大发横财。恰巧在1900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就这样,那张现场录制的唱片模版记录下1900那甜美而又青涩的初恋。他只想把这张唯一记录下自己杰作的唱片赠送给这位少女,因此他失去了使自己流芳百世的机会,也粉碎了音乐制作商的发财美梦。然而1900终究没能把唱片送出,他只是在少女熟睡时轻吻了她那花瓣般鲜艳的双唇,他只是在少女将要下船时请她替自己向她的父亲(那个会拉手风琴,曾经与1900攀谈过的农夫,事隔多年后1900还是认出了那少女就是那农夫的女儿)问好,少女礼节性地吻了他,并告诉1900她们家在纽约的住址。等到1900要表白自己的用意时,他的话语已经淹没在周围嘈杂的人声中。1900在失落中掰碎了那张唱片,也掰碎了那段没有任何结果的初恋回忆。后来1900曾想要踏上陆地,想在那片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生活。但当他提着行李走下舷梯的一半时,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是的,虽然他所在的那座海上浮城空间是有限的,但他在88个琴键上营造出的音乐世界是无限的。他凭着他对音乐的挚爱可以在那个无止境的国度里自由地翱翔。而尽管他看透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百态、世俗名利、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可是到头来他在陆地上依旧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只可能在那个他自己认为是无限的陆地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在有限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如果我们是1900的话,恐怕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吧。所以当最后弗吉尼亚号已经报废并要被炸毁时,1900依然选择了与巨轮共存亡,麦克斯的劝说也无法使他回心转意。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终于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钢琴吗?一定有的,因为有钢琴的地方才是天堂。在巨轮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的双手在凭空弹奏,那纤巧的手指随着影片背景音乐的节奏在上下轻盈地起伏,仿佛在演奏着扣响天堂大门的乐曲。“轰”,冲天的火焰奔腾而起,恍若一朵盛绽的生命涅盘之花。为这个诗意浪漫的传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1900流传世间的,只有那一张由麦克斯藏在钢琴里,又由乐器店老板拼粘起来的神秘唱片模版。其实希望还是尚存人间的,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影片结尾麦克斯的身影在尘世中渐行渐远,他依然有他的小号,他依然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有他的希望。相信这时1900正在天堂里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注视着麦克斯,向他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微笑也向着我们每一个历尽沧桑的世人。

能不能具体讲讲海上钢琴师剧情深度解析?

这电影是我看过最悲的电影之一。不是因为主人公死了,而是因为主人公的死对主人公而言已经是个最大的幸运。1900象征着精神世界的理想,美国却象征着财富、地位、名利,具有现实意义。他的一生非常纯粹,他与世人格格不入,唯一感兴趣的就是钢琴。

1900和女孩的父亲在深夜交谈,老父亲的生活糟透了,不仅遭到了妻子背叛,就连五个孩子也不幸染病去世,唯一留下的小女儿却点燃了这位父亲心中最后的希望。他看似平淡的叙述,实际上却像一颗种子,在1900心里生根,阅尽千帆,1900决定下船去寻找另一种生活。

可走到一半,还没有走下舷梯,他好像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所在与归属。他的心不再犹疑,反而突然安定。导演用大量的时间,无言地刻画出1900的内心状态。

“这些城市,你唯一看不见的,是他的尽头。拜托,让我看看这些城市的尽头,当我在舷梯上时,一切都很美完美,而我的大衣,也让我很体面,看上去帅气,而当时,我真心很想下船,但是那不是问题所在,阻挡我下船的,不是我看见的,而是我看不见的。

在那些无限延伸的城市里什么都没有,唯独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段话,导演视乎告诉了我们1900不下船的一个理由,因为他害怕那些他看不到的东西。因为不知道所以害怕,因为不知道所以恐惧,因为不知道所以躲避。

海上钢琴师10个镜头拉片分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